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卷 杏榜會元 第五百零三章 溫故弘治十六年(2/3)

作者:虎臣字數:7296更新時間:2019-01-10 17:20:16

    張太後越是不表態,大臣們越是來勁,正醞釀這再鬧出些聲勢來。

    這個時候,一個人的出現吸引了朝官們的注意力。

    原來,揚州推官代理長蘆鹽運轉運使吳世奇在滄州生出事來。為了湊集賑濟銀子,這人竟然無故扣押鹽商,軟禁在衙門裏,不給錢就不放人,活生生地從他們身上割下來三十多萬兩銀子,解了朝廷燃眉之急。

    按說,吳大人也算是為朝廷立了一件大功勞。可這念頭能夠做鹽商的,誰不是跟朝廷裏的大姥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於是,吳大人的底子被大家起了個徹底。再聽說這人是舉人出身,竟然做到正七品的朝廷命官。又為了鹽司轉運使一職,將臉扯了不要,醜態畢現。

    這種小人竟然還有臉做官。

    於是,正人君子們的注意力就從鹽司貪墨大案上轉移到吳大人身上,開始上表彈劾這個小人。

    正鬧得起勁,吳大人又幹了一件漂亮事。他用鹽司的官鹽做擔保,在滄州發行鹽票,半年之內竟然將以前的虧空徹底補上,盡顯高超的理財手段。

    問題是文官們覺得這人就是個桑弘羊,未來的奸臣坯子,這種人將來得了勢還得了,彈劾之聲更盛。

    張太後大約也是招架不住,免去吳世奇的代理轉運使一職,調回京城通政司做經曆。

    至於長蘆鹽司的轉運使、同知和副使,叫朝廷廷議決定。

    為了這三個官位,大臣們掐成一團,這才放過吳大人一馬,否則,吳老先生還不知道怎麽下台。

    無論怎麽看,吳世奇的名聲算是壞到家了。

    千秋隻後,搞不好會位例《佞臣傳》之中。

    除了弘治駕崩新君登基和長蘆鹽司的亂局之外,這一年的大事中還包括皇帝的婚事。

    因為皇帝結婚一事有著濃重的政治意味,隻要婚禮一舉行,從法統上來說,正德就具備親政的資格。

    這個時候,大臣們才愕然發現,自己對於正德皇帝的認識還是一片空白。隻知道天子在東宮時任性胡鬧,但萬歲爺秉性如何,是賢是愚,為政能力如何,也沒人知道。將來親政,也不知道對朝臣究竟是什麽態度。

    這一年來雖然朝局有些亂,可都在可控製範圍之內。

    現在回過頭去一看,大家才吃驚地發現,無論是淮王謀逆之後的亂相,還是真定大水之後的國用糜爛,張太後都能夠從容應對,將朝局維持得井井有條,顯示出高超的政治手腕,這一點就不得不讓人佩服了。

    最關鍵的時候,張太後垂簾聽政之後,對朝政並沒有做出重大調整,依舊按照弘治朝的那一套蕭規曹隨,信任文官。

    如今,正德帝就要親政,他若實施新政,文官們還能如以前那樣愜意嗎?

    這個時候,大臣們突然有點悵然若失的感覺,甚至在想:如果皇帝陛下再小上幾歲,那就好了。

    當然,政治上的東西高屋建瓴,同京城裏的普通老百姓也沒有任何關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