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二章 03(1/3)

作者:鈷光字數:7068更新時間:2020-10-05 04:25:24

    梁世明對日軍的判斷是正確的。實際上,日軍在進攻香港之前,對占領香港以後的各項政策的製定,確定了一種以殖民地解放者身份出現,能完整地接收在香港的英國殖民遺產並用於戰爭的原則。

    但是,這種原則在第一天就被打破了,隨後的情況,又使日軍無法繼續遵循這個原則。

    戰爭開始以後,英軍憑借位於九龍半島的九龍要塞抵抗日軍的進攻。香港是彈丸之地,從占據香港的那一天起,英軍就對將來麵臨的危險做了可能的評估。大英帝國是海上強國,因此,敵人從海上進攻香港的可能性不大,而從廣東寶安一帶進入新界山區,通過山區進攻九龍半島,從而威脅和奪取香港的可能性比較大。雖然當時的清政府在炮口下無奈簽訂了南京條約,英國取得了香港,但中國人對此一直耿耿於懷。應該設想到將來中國出現一個民族主義色彩強烈的政府,會使用武力奪取香港。因此,和英國在馬來半島尖端的另一個殖民地新加坡的設防相反,駐港英軍強調的是對陸地設防。因此,從那時以來,英軍在九龍半島,依托山地地形,以九龍要塞為核心,構築了係統的防禦工事。日軍進攻的第一天,就在九龍要塞受挫。後來日軍采用迂回的方法,繞過九龍城,進入九龍半島縱深,切斷了九龍英軍與港島的聯係,駐守九龍要塞的英軍頓時崩潰,一部分向日軍投降,一部分分散到九龍和新界的山裏。也有一部分退入港島。

    進攻香港的同時,日軍宣傳機器一直開動著,宣傳香港人應該反抗英國人的殖民統治,日本皇軍是為了解放被英國人奴役的香港人才來的。香港人多年以來,一直收到英國殖民者的壓榨和歧視,很多人受到迷惑。因此,當日軍進入九龍城區的時候,一些人圍上去迎接。

    因為日軍進攻香港,香港地區居民生活發生了很多困難。斷水、斷電和糧食缺乏。情況十分嚴重。英軍從九龍撤退以後,日本軍隊進入九龍,很多當地人就是這樣認為的,認為日本是個文明國家,軍隊也應該是有教養的,當日軍進城的時候,就圍上去,找日軍要糧食和食品。而日軍認定圍上來的人是暴民,像襲擊日軍,因此就使用機槍掃射,當場打死很多當地人。在完全控製九龍城以後,又在幾個重要的交叉路口架起高射機關炮平射,殺死了很多當地人。

    對此,日軍沒有做任何解釋,實際上,也沒有解釋的對象了。英國人已經跑到香港本島繼續抵抗,當地居民紛紛逃往內地或者香港。日軍也認為,不需要解釋。

    在接受香港英國總督投降以後,被俘的英軍進入戰俘營,日軍完全控製了香港全境,此時,日軍麵臨的,不是如何強化治安的問題,雖然發生了書院事件,但日本人也明白,一個被英國人招募來的誌願醫生,和幾個日本傷兵同歸於盡的事件隻能說是偶然。算不上什麽值得一提的反日事件。日軍麵臨的主要問題是香港居民的生活問題。

    香港是個小島,算上它的九龍和新界在內,也是個很小的區域。就在這個小小的區域裏,集中了150萬以上的人口。傳統上,香港是因為航運和商貿發展起來的。從歐洲海運到這裏的各類洋貨,從香港卸船,然後經過各種商貿渠道銷往華南地區和東南亞一些地區。航運和商貿養活了香港人。香港本地幾乎沒有什麽糧食和農副產品生產加工,糧食、蔬菜、日用消費品甚至是飲用水都是從大陸運來的。在商業貿易正常開展的時候,這些都不是問題。甚至,在日軍占領上海、南京等長江口的重要城市以後,香港和內地的運輸量急劇增加,香港經濟還出現過一段繁榮景象。但日軍占領香港以後,情況就變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