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96士道精神(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4810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32

    這本士人之書,劉備將它起名為《士道精神》,注意,不是武士道精神。

    如果不是某些曆史原因,劉備其實也想起名叫武士道精神的,免得後人忘了武字,又慢慢的又成了文士。

    其實,武士道精神,就是日本的士道精神,隻不過日本的士都是武士,所以就叫做武士道精神了。

    再加上日本封建社會結束的晚,從近代明治維新一直到招核時期,才算是徹底完結。因此保留了大量的武士道精神。

    招核不是錯別字,招核,招核,也難怪裕仁招來了核彈麽,都是這倒黴名字起的不好。

    就連那些被某些國人津津樂道西方的貴族精神,無非也就是西方的封建時代結束的比較晚,這才在現代保留了下來。

    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同樣也有大量類似的貴族精神。

    最有名的就是宋襄公,好像在現代人看起來很傻,在當時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

    比如晉楚鄢陵之戰,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胄而趨風。

    三次見到了敵國君主,不上趕緊上去來個“擒賊先擒王”,反而要下車,脫下頭盔,快步向前而走來表示敬意,這是不是更傻。

    漢代,距離春秋戰國還不算太遠,還有一些戰國遺風,還有一些士人的遺風。因此,劉備準備編撰一本士道精神,用來給手下的士兵洗·腦。不對,是教給他們怎麽做一個合格的士人。也不算太過於離譜。

    當然,這本書不能用劉備的名義寫,那樣就太過於吃果果了。

    於是,劉備就請了蔡邕來寫這本書,蔡邕是天下大儒,名氣極大,又是劉備的嶽父,完全可以信任,不會曲解劉備的意思。

    士,該是什麽樣子。

    對於士,劉備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士為知己者死”。

    因此,《士道精神》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士為知己者死”。

    全書采用了類似於《論語》的方式,都是用對話的形式完成。重點強調士應該擁有忠、孝、勇、仁、義等美好品質。並且,舉了大量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兩漢時代的士的例子來說明。

    首先是劉備問:“我現在將手下立功的將士都封為士,隻是他們大多都不知道士該是什麽樣子,您是海內敬仰的天下大儒。請問,什麽是士?”

    然後是蔡邕回答:“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次者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再次者,言必信,行必果。”

    劉備:“請您具體說說。”

    蔡邕:“一個人的行為要知道恥,不知恥的人是不能夠稱為士的。”

    劉備:“那麽,什麽樣的行為才稱的上知恥呢。”

    蔡邕:“事親則孝,事君則忠,交友則信,居鄉則悌。窮不失義,達不離道。這就是知恥的人,可以稱之為士。”

    蔡邕:“比如豫讓,他為了給智伯報仇自毀容貌、吞炭變聲。他的朋友對他說:‘以你的才幹,如果投靠趙襄子,一定會成為親信,那時你就為所欲為,不是易如反掌?何苦自殘形體以至於此?這樣來圖謀報仇,代價太大了!縱然你得手了,隻怕也很難走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