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7孫堅起兵(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5146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34

    董卓遷都,驅趕數百萬百姓入關中,死者無數,兩百裏內無人煙。

    但是天下沒人關心這些,而董卓屠滅袁氏滿門卻令天下震動。

    此時選拔官員實行的是舉薦製度,因此,“門生故吏”這種官場潛規則是受到天下所有士人共同遵守的。實際上,“潛規則”一向比“明規則”更加具有約束力。

    門閥政治,靠的就是以門生故吏為紐帶,建立起密密麻麻的關係網。毫不誇張的說,門生故吏和舉主之間的關係,甚至還要勝過君臣關係。

    所以袁隗才會認為自己能控製住董卓,把董卓招來,借董卓的手廢立天子。

    而董卓以故吏身份殺了袁隗,等於是把自己置於天下士人的對立麵。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若是門生故吏一旦權勢超過舉主,就能反殺舉主,那天下間誰還敢舉薦別人當官。

    就好像阿妹你看,大統領八年一換,要是新上台的大統領,一上來就把下台的大統領幹掉,誰特麽的還敢下台。

    東漢立國一百五六十年的時間,從未發生過門生故吏殺舉主之事,所以董卓殺了袁隗全家的消息傳出,舉世嘩然。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是時豪傑既多附紹,且感其家禍,人思為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為名。

    此時天下參與討伐董卓的諸侯,遠遠不止十八路。

    大致上,分為三個方向。

    第一路是袁紹,袁紹與冀州牧韓馥和冀州十太守、國相盟誓之後,再率軍前往河內郡增援王匡。冀州牧韓馥是留在鄴城,負責後勤供應。西河郡太守崔鈞和並州司馬張揚都加入袁紹的河內軍。

    第二路是酸棗聯軍,其主要是以兗州為主,青州和豫州都是刺史參加,徐州刺史陶謙雖然沒有參加,但也也有廣陵太守張超參與。

    第三路人馬,是盤踞在荊州南陽郡魯陽的袁術,長沙郡太守孫堅與江夏郡太守劉祥,都與袁術聯盟,在袁術麾下效力。

    自從袁紹被眾人遙尊為盟主,袁術心中便頗為不滿,隻是無可奈何,最後不得不接受現實。

    袁紹雖然是庶子,但是因為他過繼給了袁成,因此,袁紹無論是從宗法還是血緣上講,都是袁術的兄長。袁術早年曾經與袁紹爭名,也一直落在下風。

    袁術後將軍的名號倒是比袁紹高,然而袁紹卻做了討董聯軍盟主,行車騎將軍。袁紹好歹還是渤海太守,袁術隻是不尷不尬的呆在魯陽。

    然而,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此人便是孫堅。

    董卓入京做了三公之一的太尉時,孫堅就心中不安,因為他和董卓有過節。

    當初,朝廷任命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長安的軍務,孫堅為張溫參軍事,董卓拜破虜將軍,聽從張溫指揮。

    張溫召見董卓,董卓姍姍來遲,張溫責備董卓,董卓又出言不遜,頂撞張溫。孫堅就上前與張溫耳語,說道:“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應當以不按時應召前來之罪,宣布軍法將董卓斬首!”

    張溫說道:“董卓在涼州一帶有威名,西征涼州還得依靠他。”

    孫堅說道:“明公親自率領王師,威震天下,還依賴什麽董卓?看董卓今天的談話,並不想聽您的,輕上無禮,是第一條罪狀。邊章、韓遂胡作非為已一年多,應當及時進討,而董卓反說不可,沮喪軍心,疑惑將士,是第二條罪狀。董卓接受重任而毫無戰功,召其前來又滯緩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條罪狀。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地斬處違犯軍紀者,來顯揚威嚴,故此有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幹的事。現在您對董卓留情,不立即斬殺,如此必然使軍威受到損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