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9二次討董(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4914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38

    聽了孫堅的聲東擊西之計,劉備沉吟片刻,決定還是要按照曆史經驗行事,聽從孫堅的安排。

    於是劉備對孫堅道:“文台,你久曆戰陣,我不能及也,此計大妙。我雖不才,願為先鋒破敵。”

    孫堅道:“玄德,上次擊董,我被徐榮擊敗,以為是奇恥大辱,這次擊董,還請玄德公把先鋒之位讓給我,讓我一雪前恥,玄德公你看可好。”

    “哈哈哈……”劉備一陣大笑,“既然文台兄要一雪前恥,我又豈能不成人之美。那我就在此,預祝孫將軍旗開得勝,馬到功成了。”

    討伐董卓,乃是現在天下矚目的大事,隻要孫堅能取得勝利,立下戰功,自然可以名揚天下。劉備將先鋒之位讓給孫堅,可以說給了孫堅一份大人情。隻不過,劉備明白,刷點聲望是刷聲望,但也沒有必要出死力,天下已經不同了,聲望雖然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全靠名聲,就把先鋒讓給了孫堅。

    果然,孫堅見劉備同意了由他做先鋒,大喜過望,說道:“多謝玄德成全,出兵之後,軍中不可飲酒,你我今日且先歡宴,不醉不歸。”

    “好,不醉不歸。”劉備大笑著應道,心中暗想,你孫堅願意打前鋒,那好,我成全你,反正死的都是你的兵,我還是悶聲發大財的好。

    孫堅的聲東擊西之計,佯攻和主功的方向,自然也不是平白無故選的。

    從潁川出發,進攻洛陽,距離最近的自然是走轘轅關。隻是轘轅關太過險要,關處鄂嶺阪,少室山上,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回環盤旋,將去複還,故不可取。若是孫堅和劉備說他們想進攻這裏,董卓多半也不會相信。

    而伊闕關則不同,伊闕關,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東周時,為京都南麵的重要關隘,是洛陽南下,汝穎北上的必經之道。為洛陽八關之一,其間山穀相連,自古為防守要地。

    也隻有進攻伊闕關,才能讓久經戰陣的董卓相信,否則,劉備和孫堅隨便出兵攻打一個地方,董卓也未必就會中計了。

    而孫劉二人,真正的目標是太穀關。

    太穀關,又稱大穀關,在嵩山與龍門山間的峪穀口處,穀深三十裏,深穀兩側,溝壑縱橫,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叢生。此穀為洛陽京城正前方的一道門戶。此關東西有牛心山、牛嘴山、老羊坡、歪嘴山、大風山等,峰巒起伏,形勢天然。

    戰時這裏可埋伏重兵,斷絕南北交通,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孫劉二人,先出偏師一路,佯取伊闕關,而大軍則實奔太穀關,隻要突破太穀關,則洛陽半日可至。

    孫堅手下諸將,大半都是孫堅的親戚、宗族。亂世之際,帶兵攻伐,在用人上,不管是誰,肯定都是首先選擇用自己信得過人,而親族之人,天然受到信任。所以孫堅是這樣用人,曹操也如此用人,袁紹、袁術都是如此用人,實在是無可厚非之事。

    表麵上看,唯有劉備不同,其實劉備不例外,其用人也是如此,隻不過劉備親族不多,這也是劉備早期多敗少成的原因之一。

    按照慣例,出發之前,劉備與孫堅兩人先聯名寫了一道檄文,通傳天下的四方諸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