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60加入北約(1/2)

作者:彈冠振衣字數:5654更新時間:2019-01-13 21:55:40

    一路之上,劉備令俘虜們拉著輜重車輛,士卒們,受傷者坐車,無傷者輕裝,原有和繳獲的馬匹,全都好生將養著,好恢複了元氣,日後再使用。

    又派了孫乾率了三百士卒,帶了劉備派人從洛陽城中找到的朝廷典籍、器物,都交給河內的袁紹,隻說這些朝廷之物,實在非是人臣所宜擁有,因此先暫時放在盟主之處,等將來迎回了天子,再由盟主獻給天子,才是正理。

    當然了,這些都是廢話,劉備真正的目的,其實就是表麵一個態度,表示劉備是站著袁紹這邊的。不過,此舉還是讓很多人認為,劉備是忠臣,沒有私心,不然,一定會偷偷留下這些器物。

    這其實是劉備思考了很久之後,才定下的戰略,劉備十分清楚,日後,董卓和西涼軍勢力,雖然還能在關中地區鬧騰一番,不過也就要退出曆史舞台了。接下來,就是群雄爭霸的時代,在前期,主要是袁紹、袁術兄弟二人相爭。如果劉備幫袁術,隻怕失去了預知未來的優勢,所以劉備決定幫助袁紹,最好能像曆史上曹操那樣,作為袁紹在黃河以南的代理人,打著袁紹的旗號,搶著自家的地盤。

    而且幫助袁紹還有一個好處,表麵上看,袁術的幾個盟友,孫堅號稱江東猛虎,連董卓都被他給打跑了,公孫瓚人稱“白馬將軍”,威震遼東,哪怕是徐州的陶謙,也是打過西涼叛軍的宿將,朝廷正是看在陶謙有軍事才能,才把他派去徐州,鎮壓徐州黃巾軍。

    可以說,單純從表麵上看,袁術是占盡了上風。

    因此,幫袁術是錦上添花,幫袁紹是雪中送炭,二者不可同日而語,幫袁紹,自然能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但是,劉備是開了外掛的,他是知道結果的,袁紹那裏冒出來個西涼猛將麴義,大勝“白馬將軍”公孫瓚,“江東猛虎”孫堅,被劉表這麽個文人給打死了,戰死在了荊州,徐州刺史陶謙,也被曹操按在地上一頓暴打,打了個滿地找牙,最後還把徐州讓給了劉備這個背鍋俠。

    按照後世有些網友的戲稱,袁紹在北方和諸侯約定,所以叫北約,袁術在南方拉攏聯盟,所以叫南聯盟。也難怪袁術在占盡優勢情況下,還被袁紹打的滿地找牙。南聯盟那個自己扶持異族,搞強南弱賽,最後把自己搞解體的作死貨色,要是能幹的過美帝加歐盟的北約,那才叫咄咄怪事。

    這些天來,劉備仔細考慮過未來的發展,最後把目標放在了徐州。而且,現在畢竟不是戰國,所謂的各路諸侯,都還是再朝廷框架之內,名號也都還是刺史、太守之類,劉備不能隨意興兵。陶謙是袁術陣營的,是袁術的盟友,劉備就更不能加入袁術陣營了,隻能幫助袁紹。劉備可以打著袁紹的名義進攻陶謙,占據徐州。

    徐州雖然隻有五個郡國,但本身的名門、名士極為繁盛,後來的孫氏據江東,大批重臣出自徐州,什麽二張、諸葛瑾、步騭、魯肅、呂岱、徐盛,這可都是徐州人啊。如果劉備能把徐州安定下來,哪怕這些人不支持劉備,也不過就是隱居不出而已,不會再跑到江東去避難,很可能孫策就拿不下江東,就是拿下了,也是被削弱的。

    徐州刺史陶謙,對徐州的掌控也不是很有力,陶謙主要是依靠其麾下的丹陽兵來鎮壓局麵,徐州士人並不歸附,主要是希望陶謙能夠對抗黃巾軍。

    河內。

    此次討伐董卓,關東諸侯共推袁紹為聯軍盟主。然而,自從袁紹到河內以來,就在那裏按兵不動,不但寸功未立,還被被董卓給打敗了一回,河內太守王匡,幾乎全軍覆沒,如今孫、劉聯軍大敗董卓,收複洛陽,袁紹如何能高興的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