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26章 以拳易棍(1/2)

作者:零點Q字數:7284更新時間:2019-04-01 09:19:26

    千百年來,不乏“以槍化拳”、“以拳易棍”之典故,前輩武者們以其非凡的智慧,將拳術操練之道與兵器技擊之法完美的融為一體,於是,便形成了兵器中獨有的以拳化棍之法。

    常樂從信息中學到的拳法刀法都是一脈相承,這棍法自然也是如此,

    常樂發覺,這棍法基本以四平馬,虛步等為主要馬步,配合步法的進退變化,以“槍、圈、挑、撥、抽、彈、半遮”七大心法要訣運棍,以腕勁帶棍,以腰為主宰,來完成棍法。

    而由練習六個方向,角度的用棍方法和不同的發勁方式,當棍越長時,發勁越難練,習練者若能將周身筋骨之力輕易凝聚,瞬間發於棍端,則不僅棍勁十分強勁淩厲,銳不可當,更重要的是,強化了拳術發力中的鬆透彈勁。

    信息中認為,兵器不過是手臂的延長,棍法除用於兵器對搏外,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修煉“六合力”的秘練法門。

    習棍時力從地起,發力在腰,前腳踩後腳蹬,以足催身,以身催臂,臂催手,手催棍,合頭、身、棍、四肢為一體,勢猛力雄而靈活多變。

    以此棍法充分調動人體肩、肘、腕、胯、膝、足等部位協調發力的穩定性,柔韌性與穿透性,從而強化習拳者“六合發力”的功勁。

    常樂右手持棍,立於身側,全身放鬆,雙腳並攏站立,雙臂自然下垂置於兩腿側,舌頂上齶,深吸一口氣。

    “嘶!”

    他保持雙腳並攏姿勢,雙手橫持棍於體前,右手心向後握棍端,左手心向前握棍身,雙手距離約與肩同寬。

    “呼!”

    常樂右腳向右側橫開馬,成高四平馬馬步站立,雙腳五指輕抓地,保持身心與呼吸的放鬆,右手握較粗的棍端,拳心向地,左手握棍身,拳心向,雙手握棍橫於腹前,棍身與地麵平行,雙手距離仍與肩同寬,雙目平視前方。

    他的肩膊與馬步不動,以雙手腕運棍,瞬間曲肘發力將棍抖起,與肩齊平,同時頭略向左轉,目視棍尖,棍身仍與地麵平行。

    然後常樂仍以雙腕帶棍,發肘底力向身體正前方將棍彈出,雙臂幾乎完全打直,隨即常樂雙腕運棍,迅速曲肘發力,將棍抖回,保持四平馬的穩定。

    “轟!”

    常樂立感覺到腰背與棍身瞬間一陣急速彈抖,這明腰馬合一的發力纂本做到了。

    他依法循環重複練習,反複體會腕勁與腰馬抖棍的感覺,保持自然呼吸與鬆活彈抖發力,隨著棍法練習的深人,自動調整人體呼吸的狀態。

    接下來常樂左腳略向身前上步,身體重心落於右腿上,成左腳掌虛點地,右腿屈膝的側身虛步站立,雙手握棍於腹前,將棍向左前方攔起,使棍尖斜刺空。

    然後常樂再以虛步攔棍姿勢,迅速向側前方上一大步,臂腕運棍,以四平馬將棍瞬間標出丈餘遠,直線標刺側前方,棍標出後高與肩齊,與地麵平行,力達棍尖。

    “轟!”

    一道紅光從棍端直射而出,將地麵掃出一長條深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