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3/3)

作者:六道字數:12646更新時間:2019-05-25 21:59:32

    不過萬脩在病入膏肓之際,親自上陣,與敵死戰,雖為病故,但卻死得轟轟烈烈,可歌可泣。

    像萬脩這些漢軍將領們,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他們的信仰就是漢室。

    萬脩在臨終之前,都還在提醒著劉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君者,當善待百姓,也隻有這樣,漢室江山才能千秋萬代。

    可惜,萬脩沒有機會看到劉秀一統天下的那一天,更沒有機會看到兩百年後的三國亂象,但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的理想的確是實現了。

    漢室朝廷雖早已滅亡,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世世代代皆以漢人自居。漢,千秋萬代,並不為過。

    鎮守宛城的漢軍將士們,並沒有因為打退了鄧終軍和董訢軍的聯手進攻而陷入到狂喜當中,全軍反而因為萬脩的病故,蔓延著悲痛的情緒。

    漢軍將士,用長矛拚成擔架,將萬脩的屍體小心翼翼地放在擔架上,屍身上覆蓋著漢軍的大旗。

    人們抬著萬脩的屍體,邊往宛城走,邊大聲唱吟:

    “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兒。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他們唱的,正是漢軍的軍歌。

    萬脩是扶風人氏,現在那裏正被赤眉軍占領,漢軍將士們無法把萬脩的屍體送回他的家鄉。堅鐔找劉秀經過一番商議,最後決定把萬脩葬在宛城。

    這裏雖然不是他的家鄉,但卻是他最後戰鬥的地方,是他拚死守護的地方,他應該被葬在這裏,英烈的英魂,應與宛城同存。鄧終和董訢,聯手進攻宛城不利,被漢軍打敗,損兵折將無數,最後兩軍收攏殘兵敗將,散兵遊勇,再一統計,原本兩軍合計是五萬大軍,現在隻剩下可憐的兩萬人,宛

    城一戰,他們足足打光了三萬將士。

    雖說鄧終和董訢兵合一處,重整旗鼓,但已然無力再對宛城發起像樣的攻勢,另外,任觀的倒戈,也讓宛城的兵力增加了兩千多人。

    宛城的戰事開始趨近於平緩,與此同時,南陽的南部戰況,也發生了變化。吳漢軍在被鄧奉及其盟友四麵圍困之際,選擇主攻南方的秦豐軍。

    秦豐的勢力不容小覷。早在王莽還活著的時候,秦豐便在南郡造反,拉起一支起義軍,先後攻陷宜城、鄧縣等十餘個縣,擁兵數萬之眾。

    即便後來劉玄稱帝,也沒能動得了秦豐這支起義軍,秦豐更是在自己的地盤,自立為王,自稱楚黎王。

    秦豐之所以要和鄧奉結盟,很簡單,他絕不能允許南陽落在劉秀的手裏,一旦南陽被劉秀的漢軍攻占,那麽漢軍的下一步,肯定是直指他的南郡。

    所以對於秦豐來說,他和鄧奉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有鄧奉在,漢軍就打不下南陽,也無可奈何他的南郡,鄧奉若是戰敗,他的南郡也就危險了。

    在和鄧奉結盟聯手的這件事上,秦豐可是真心實意的。這次他率軍進入南陽,協助鄧奉,與吳漢軍作戰,所帶的全是他麾下的精銳將士,秦豐把他的家底都搬了出來,就要想將吳漢軍全部徹底殲滅在南陽境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