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五章 左諫議大夫,同知諫院。這位才俊裏麵請!(2/4)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14998更新時間:2019-11-03 02:04:37

    老皇帝又在想,政事堂,倒也可以,甘奇是個謀事辦事的人,放在政事堂也不委屈,正好發光發熱。

    老皇帝轉頭問了一句:“包卿以為如何?”

    問到包拯了,包拯自然得開口發表意見:“老臣以為,甘道堅年輕氣盛,又正直敢言,還出身台諫,唯有台諫之職,方能才盡其用,至於謀事之才,在朝堂議政之時自有施展。真若令他獨當一麵,還需打磨鍛煉。所以老臣比較同意馮知府之言。”

    都有道理,老皇帝聽得是連連點頭,但是他並不糾結,到了他這年紀,處理朝堂政事,早已過了糾結的階段。

    左右看了看,沒有人再說話了,老皇帝開口:“那便寄祿門下省左諫議大夫,領同知諫院之職。諸位以為如何?”

    左諫議大夫,在門下省,也屬於三省,就是韓琦的下屬,但這個職位是個寄祿官,沒有實際權力,但是有諫議之職責,就是得獻言獻策。

    諫官這個係統,也有些奇怪。其實每個衙門都有諫官,有時候會放在各個衙門裏,有時候又會獨立成係統。

    仁宗朝時期,諫官就是獨立成係統的,過二十年後,諫院又不獨立了,又放回各個衙門了,比如左諫議大夫,就成了門下省的實權官職。也就是說,有諫院的時候,是獨立監察體係。沒有諫院的時候,各省是自己監察自己。之所以可以自己監察自己,是因為還有一個禦史台。

    諫院與禦史台,許多時候發揮的作用是眼中重合的。諫院獨立有獨立的好處,獨立監察自然更公正。不獨立也有不獨立的好處,不獨立的時候,就避免了權職重合,讓禦史台一個衙門行使監察之職。

    諫院之下,可以同時有幾個知諫院,有左右諫議大夫,有左右司諫,有左右言正。

    老皇帝這是要一錘定音了,唐介倒是在笑,他也是知諫院,甘奇如今成了他的同事了,還是實權同事,知諫院有沒有兼職諫議大夫,就是權柄大小的區別。甘奇這屬於知諫院的常委。

    韓琦黑著臉,又沒有反對的借口。

    包拯很欣慰,沒有讓韓琦得逞。

    甘奇自己也很高興,馮京十年就當了首都市長,甘奇這種升遷速度,已經是要彎道超車了。同知諫院,正五品上了,唐介一走,他這個常委立馬就知諫院了,再一調任,禦史中丞。想一想都美美的。

    “把就這般了,著中書擬旨,門下發出,審官院報備,吏部正誥命。”老皇帝一通安排。

    甘奇已經在謝恩。

    這件事情說完,老皇帝心情大好,忽然又問了一句:“宗蘭可是產有一女啊?”

    公事場合,怎麽忽然問起了私事?這有點尷尬,甘奇連忙答道:“回稟陛下,正是。”

    “可有取名?”老皇帝又問。

    “還未取名,昨日匆匆一麵,今天就忙起了公事,還未顧得上。”甘奇如此答著。

    老皇帝點著頭:“嗯,退下吧。”

    甘奇退下了,站到自己該站的地方去。

    朝堂裏又開始議論其他的事情,主要是花錢,各個衙門爭著要錢花。這也是朝堂的常態,國家大事的重要一個方麵。哪朝哪代都如此,各個衙門都要錢花,錢怎麽分配也是一門大學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