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五十一章:這價格得漲(2/2)

作者:安溪柚字數:7108更新時間:2019-03-27 18:15:53

    當阿曼達下達導彈發射命令後不到四十八個時,有關伊拉克通用導彈艇突襲伊朗布什爾港的報道便在世界範圍內轟然傳開。

    盡管對兩伊的戰事已經讓大部分人的神經變得麻木,可這次襲擊卻不同,因為很多人從中看到獨具匠心的新意。

    那便是所展現的由海向陸的攻擊方式。

    這算是世界戰史上第二次利用導彈攻擊敵國港口戰例,然而不同於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期的印度,這次伊拉克顯然是蓄謀已久,而且所使用的導彈也經過更加有針對性的改裝,從而一舉將港口內的大部分原油摧毀,切斷伊朗的對外貿易,從而達到阻斷伊朗戰略進攻的目的。

    可以從頭到尾,伊拉克都是盆滿缽滿的贏家。

    然而世界軍事觀察家們的目光卻不單單盯著伊拉克得到了什麽,而是在深入思考這種由海向陸的打擊方式是否能成為未來海軍的發展發向。

    特別是美國海軍,那叫一個重視,因為兩年前名為“戰斧”的BG—109巡航導彈剛剛在美國海軍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作為一款應對蘇聯中程彈道導彈的準戰略級武器,在不少人眼中,這種射程超過兩千公裏的巡航導彈是核大戰當中執行戰術核武器投送的不二人選。

    即便是改用常規戰鬥部,那也是艦對艦的反艦型導彈,而不是攻擊陸地目標的戰術武器。

    當時就有不少美國海軍軍官提出可以將“戰斧”常規化、戰術化,以便可以在有限度的情況下,對陸地目標進行靈活多變的常規打擊。

    然而當時的美國國防部和國會的老爺們覺得不妥,核運載工具就是和運載工具,變什麽變?

    結果伊拉克07型特供版的驚一擊,不但讓美國海軍徹底腦洞大開,也令高居決策層的美國老爺們放下所謂的矜持。

    既然中國的導彈都能打得港口癱瘓,美國的導彈為什麽不行?更何況美國的導彈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精度更高,所以……立馬增加“戰斧”產量。

    美國可以那現成的導彈完成由海向陸的轉換,蘇聯就有點兒尷尬了,他們的海軍版的巡航導彈還沒完成測試,眼看著美國動作頻頻,心裏就有點兒著急,怎麽辦?在線等?

    得了吧,還是繼續打腫臉充胖子,跟美國耗吧。

    至於歐洲,雖然很想跟上美蘇的這波浪潮,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也不能幹看著不是,中國的導彈不是用反艦導彈改的嘛,如此那咱們也沿著這條路走吧。

    於是什麽“飛魚”對陸攻擊版;“奧托·馬特”對陸攻擊版等等一大堆的對陸攻擊版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了。

    然而無論是飛魚,還是奧托·馬特亦或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戰斧,此時此刻都沒有07上的—801K的名氣大,沒辦法,誰讓人家一戰就把伊朗的港口原油滅掉三分之二,開辟地的戰績,引領風潮的騷彈。

    蒙建業的評價就一句話:這價格得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