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04章:於國,武重於文(3/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658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30

    總的來,一個國家要是武將失去控製,造成的危害的確是非常嚴重,勢必讓國家陷入連連的割據內戰,壞處當然是非常明顯。

    武將的危害很鮮明,文人影響到的卻不單單是一朝一代。文人壞起來,造成一個國家的滅亡並不是最嚴重的,影響到的將是一個民族的後續,由文人來創造的思想和文化會一直傳續下去,要是思想和文化錯誤對子孫後代可謂遺禍無窮。

    仗劍走涯,看一看世間的繁華……這不是歌詞,是兩宋之前大多數讀書人真正在做的事情,像是很忙的李白,他出生於遙遠的西北邊疆,一生卻是幾乎踏遍了唐帝國有名的各處山川,足跡所過之處還大多數留下了傳於後世的篇章。

    要是對詩、詞、歌、賦有研究,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情況,那就是國家越是強大和強盛時期,當代的作品就會越帶著一種豪邁以及意氣風發;若是國家虛弱,昂或是沒有進取之心,當代的作品就會呈現出一種靡靡之意。

    看一個國家或是民族,從文化作品裏麵可以看清楚脈搏。宋之前的作品大多是昂昂向上的意境,到了宋和以後的朝代則就真的是風花雪月,可以清晰地發現文人越來越沒有進取之心,專注的是怎麽享樂。

    “一國不可專注一事,大漢武風過於……”呂議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劉彥,幾乎是用冒死的悲壯在:“武風太過了。”

    劉彥的眉頭挑了挑,他剛剛才想到兩宋給民族帶來的影響,不止是文化上麵,還有社會的男女之別。

    呂議是帶著強烈的期盼,用著幾乎弱不可聞的聲音:“若是王上能夠勸導學文,那就太好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劉彥很奇異自己竟然能夠記住宋真宗趙恒的《勵學篇》,用著冰冷的目光注視臉色已經開始在發白的呂議沒有吭聲,依然是陷入自己的情緒:【東華門唱名者方為好漢……,徹徹底底地打斷了屬於武人的脊梁。那些“好漢”在敵軍來襲時隻顧惶恐與逃竄,皇帝被俘純屬活該,帝姬淪為敵人玩物……,可憐汴梁滿城百姓。】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劉彥在笑,眼神依然冰冷,問呂議:“如何?”

    呂議是被劉彥嚇得一個音節都發不出來。

    紀昌因為角度的關係沒有看到劉彥眼中的冰冷,第一個反應是霍地站起來,幾乎是吼一樣:“不妥,大大地不妥!”

    劉彥眨了一下眼睛,看向紀昌的時候依然是笑眯眯的模樣,問:“為何不妥?”

    “若王上做此等事,大漢是文風盛行,可……”紀昌到這裏幾乎是用能殺人的目光掃一眼呂議,重新看向劉彥的時候重重地跪下去:“教化自然需要,卻不能如此。胡虜禍亂中原前車之鑒不遠,國家之首重在於兵事,王上啊,大漢寧願不要教化,也不能沒有可戰之兵啊!”

    呂議剛才還隻是被劉彥的眼神給嚇住,嚼一嚼劉彥念的那些句子,下一刻是冷汗止不住地往外冒。

    隻要讀書就什麽都能得到,那光去讀書就好了,除了讀書就什麽都不用幹了。其中又以“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這句殺傷力最大,勢必會讓讀書人變成死讀書的書呆子,不但是國家武風不再,連帶專研實用技能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國可無文人,卻不能沒有武人”紀昌不顧劉彥走過來要扶起,是執著於跪拜勸諫的姿勢:“沒有了武人,再是文風鼎盛,再是舉國富庶,便如待宰之羊羔,不過予敵徒做嫁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