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28章:最大的從龍之功喲!(3/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600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36

    “王上,他們還是很清楚自己目前的處境。”桓溫來建康之前已經進行通報並被允許,再來是身為征南將軍有權在長江以南各州郡活動,不算是擅離職守。他笑吟吟地:“但凡敢於表現不服之人將被剿滅。”

    召見什麽人隻有極少數是劉彥親自點名,更多的被召見之人是由中樞來製定名單。

    這一次大舉召見的用意沒那麽簡單,主要還是試探南方這些人的服順程度,對於劉彥來欣慰的是在名單上的人都來了,對桑虞和桓溫等一些人來講則是沒找到機會繼續幹掉一些人。

    桑虞想幹掉更多的人,是為長江以北的士子清除競爭對手。在這一點上麵,他與所有長江以北的眾人利益一致,就是不用商議也能互相有默契地配合。

    桓溫想要繼續殺人就更簡單,他在南方殺的人足夠多了,已經背負那麽多的血債,隻有用更多人的鮮血來增添自己的惡名。他很清楚一點,南方的惡名對他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有多壞的名聲就能更得到重用,再來雖然是惡名,可殺的都是不臣服者,以自身的立場而言何嚐不是功勳?

    對的,是看什麽立場去幹什麽事情,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就是這個道理。

    夜間宴會開始,劉彥當然是等待所有人落座才最後出現。在這種場合裏麵,他是換上了君王該有的一身行頭,甚至是有些行頭超過了“王”該有的,讓眾人品讀出一個信號。

    自《周禮》出現之後,什麽身份就是怎麽穿衣,什麽樣的人在穿衣的時候不能超過自身該有的底線,甚至是做些什麽事情也都有禮可尋,尤其是在等級區分之上。

    在《周禮》的規定中,超過大夫一爵的人就有資格身穿冕服,並不是諸侯王和子才能穿,隻是在冕服的規格上有還能嚴格的區分,比如隻穿“服”而不戴“冕”,又或是“服”的花紋圖案上進行區分,穿“服”而不戴“冕”隻以“冠”。

    到始皇帝一統下之後,有了新的禮儀製度,需要少上造以上的級別才能穿冕服,但是“服”的紋章不能超過規格,“冕”也不能有旒。

    秦帝國末年時期的章邯有畫像流傳後世,畫像又分武將款式以及諸侯王款式,畫像是在東漢末年時期被毀,卻有相關的文字記載留下,的是章邯為了表達某些尊重,穿諸侯王冕服的時候刻意去了很多該有的配套。

    子冕服與諸侯王冕服很相似,規格的不同是在“十二紋章”上麵。

    現代的很多影視作品中,冕服其實是考究的有明一代,結果是不管秦、漢、隋、唐很多的子冕服就是明朝的款式。

    劉彥頭上的冕還是諸侯王的規格,身上的衣服則是有著完全的“十二章紋”,但凡是懂得禮儀規格的人看了無不是發愣。

    對了,很多人以為皇帝就是子,其實子與皇帝卻是兩回事。華夏最高統治者在登基的時候,是先加冕子位,隨後再登帝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