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58章:大佬們的急躁(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87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42

    西周時期,周室分封的諸侯王其實還是比較聽話,曆代周王時不時就會下令各諸侯王調兵遣將,將周邊異族壓著打。西周被迫東遷,不就是諸侯王開始不聽話,而什麽“烽火戲諸侯”就是一個政治正確的論調,該是周室對諸侯王的約束力和影響力無限下降了。

    民族與民族之間,無時無刻不是在為了生存空間而交鋒,強了就是攫取更多的土地用以族群繁衍生息,弱了自然會丟失疆域減少族裔的生存空間乃至於被滅亡。

    後世到農耕民族的時候,總會有農耕民族是沒有侵略性啦、是守勢民族啦、是羊群種族之類的論調,其實那些都是狗屁!

    夏朝的時候,諸夏的生存空間隻有山1東局部一隅,到了商朝卻開始進軍後世被稱呼為中原的區域,到了周朝由於大肆分封則是進入開拓期,秦帝國建立一統之後更是沒有停止向外開拓的腳步,漢帝國將可以用於農耕的周邊土地是見一處就占一處。

    要農耕民族沒有侵略性,那些被消滅到連殘渣都沒剩下的戎、狄、夷哪怕在陰間都會再哭死一次,一直被壓製到連喘口氣都艱難的諸蠻和諸越必然叫嚷誰那樣定義是眼瞎。

    後世總講“戰鬥民族”,論起“戰鬥民族”就會是毛熊,大概都是見多了毛熊喝多酒容易發酒瘋吧!

    要“戰鬥民族”啥的,一個屹立於世界之林數千年沒有被滅亡,從一隅之地曆經無數血戰,打出一個霸主地位,文明長期處於世界巔峰,諸夏比任何一個民族都更有資格講自己才是戰鬥民族!

    沒瞎扯,自有諸夏以來,滅掉的種族數不勝數,雖有波折卻是一直傳承下來。一樣有過滅國滅族無數的羅馬,隻有不是羅馬人的意大利人張冠李戴,事實上是早躺進了棺材。

    曆史既是底蘊,就算稍微落後,也能在曆代先人的輝煌事跡下被鞭策,很快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巔峰。

    冉閔看了史書覺得自己上升到另外一種層次,逮住機會就要顯擺:“諸夏第一勇士沒誰不服,乃是知曉異族威脅的大丈夫!”

    冉閔所的諸夏第一勇士真不是蒙恬,講的是帝辛。

    帝辛就是那位被周室定義為“紂王”的商朝末期君王,可他真沒有周室定義的那麽不堪,相反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他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西征黎部,把國土則擴大到後世的山1東、安1徽、江1蘇、浙1江和福1建沿海,比之前開拓最為瘋狂的武丁更狠。

    關於帝辛的評價最為中肯莫過於“統一神州肇此人”,可帝辛卻被周室黑為“暴君”,一直黑了三千年。連太祖都為帝辛平反,那一句“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可是明明白白寫在毛選之上。

    成王敗寇嘛,帝辛將軍隊全部調動到邊境與異族血拚,家裏卻有諸侯王造反。姬周獲得了統治權,為了表彰自己的正確性,可不得將帝辛往死裏黑。其實能黑的也就製度,也就是奴隸製,問題是姬周自己也是奴隸製啊!這就很尷尬了,所以就甭管帝辛究竟是怎麽樣的一個人,反正往死裏黑就對了。

    “如此類者……”桓溫可比冉閔更懂曆史,見冉閔已經開始不管不顧在胡扯,點了一句:“有始皇帝。”

    帝辛在位時,軍隊基本是在邊境與外族作戰,腹地僅是留下極為少數的部隊。始皇帝一統下之後,絕大多數的軍隊同樣是在邊疆與異族血戰,腹地是以少數的秦人統率六國的徭役兵。桓溫的就是軍隊在邊境與異族血戰,國內造反來不及調動平叛。

    冉閔聽了表情一滯,很明顯的僵住了。

    誰都知道異族是威脅,前提卻是要內部能穩得住,要不異族是被逮著殺,可內部爆發叛亂卻顛覆了國家,為開拓民族生存空間做了多少事,後麵還要被無底線的抹黑,換誰都受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