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58章:大佬們的急躁(3/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87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42

    有了“前車之鑒”,自秦帝國之後的曆朝曆代,基本都是將強軍安排在中樞,采取強幹弱枝的政策。中央不動的時候,邊疆哪怕是有邊軍數量也不會多,導致防線處處漏洞遭受異族不斷的侵襲,得是嚴重到一定地步中央的軍隊才會開拔前往征戰。

    將強軍擺在邊境與異族交鋒,國內不管是什麽原因造成叛亂不斷,自秦之後是發生在明,明也是在內外交困下亡了國。

    要讀書,桓溫讀得絕對比冉閔多。有知識的人想法就多,他是在提醒冉閔別犯傻一些胡話,比如去向劉彥提倡邊牆厚實而腹地虛弱。

    “內政建設是大事,亦是必做之事。”桓溫在講道理,讓冉閔聽了非常不高興,他了一些為什麽必須發展內政的理由,後麵站在武人的角度卻又:“止戈為武,並非罷戰不征,乃是打到敵人拿不起兵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窮兵黷武不可取,忘戰卻更危險。某以為,止步於五個常備軍才是合情合理。”

    “去噴啊。”冉閔滿是慫恿:“在這個什麽勁,去吐丞相等人一臉,用你的道理將他們噴服了,少點服王上的障礙。”

    桓溫才不願意扯一些胡話,講解道:“大漢缺糧,僅以本土產出必然不足,取(中南)半島之糧亦是不夠。將軍所言及外出掠奪,王上聽後已然動心。我等卻是要選定目標,既要跨海而戰,總該知曉如何去,去了如何打。”

    都是在陸地上曆經血戰的人居多,哪怕桓溫懂水戰,可那也是在內河,對於海戰啥的沒一個了解。

    他們聽劉彥講過阿三的一些曆史,孔雀王朝啥的早就作了古,注意到的就是那邊的海軍曆來不弱。相對清楚想要到阿三地盤走陸地現在是沒條件,跨海作戰比陸路長途跋涉遠要靠譜,他們就不得不對海上作戰展開探討,就是沒人能講出一點什麽來。

    要從中原走陸路去阿三地盤,一條是高原的路線,另一條是走南亞叢林。

    漢國將巴蜀納入統治範圍,蜀地就是連接著高原,問題是軍隊壓根就無法大規模上去,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的人太少,少了等於無法采取大規模的入侵。高原都難以上去,就算是探勘到能夠入阿三地盤的路線,好像也沒啥用。

    南亞那邊比高原的難度少不到哪去,原始叢林密度驚人,到處都是崇山峻嶺,過去殖民傷亡最多的不是在與猴子交戰上麵,是各種自然環境產生的大量傷亡。十萬軍隊開拔進去,估計還沒有踏入阿三地盤,自己先傷亡過半,以這種現象下的士氣低迷,去了少不得是送人頭。

    算來算去,現如今要入侵阿三地盤走海路幾乎是唯一的可行性?但這個其實是錯誤的,還可以從西域由北向南進行入侵,但從西域開打,得是先啃下克什米爾,還得一路啃上個數百裏才能打到恒河流域。所以了,以搶劫糧食為目標,走跨海登陸作戰真的相對靠譜。

    “先摸清楚航線肯定沒錯。”徐正一直在默默的聽,等待總算是講到了點子上,不得不開口:“海峽已經發現,航線卻是還沒有摸清楚。”

    就是航線摸清楚也不是就能過去,華夏文明對軍事講究的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他們對阿三那邊的了解僅限於劉彥偶爾的閑談,那些就不能作為實據,必然是要先搞明白那邊有哪些國家,海上力量又是怎麽樣,最後才是登陸之後該幹些什麽。

    “摸啊,可勁的摸。”冉閔一臉理所當然:“下達嚴令,三個月內要有可行性報告,逾期砍了主官,完成任務重賞!”

    冉閔覺得刺探阿三有什麽國家和那些國家陸上軍力多強都是沒必要的事,他堅信隻要是被他們盯上的,就沒一個是懟不過的,差別就是代價有多大罷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