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60章:世界的門戶(2/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02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43

    伏偉看了一眼船桅上瞭望手所指的方向,就那麽眼巴巴地盯著。

    司宏壯一個鯉魚打挺就蹦了起來,一樣是用著渴望的眼神盯著瞭望手所指的方向。

    艦隊應該是航行到後世的南1沙1群島附近,相對靠近馬來西亞海域,即將進入曾1母1暗1沙海域,遠遠地是能夠看到東南方向地平線上有陸地,可實際上也就是一個海上的大島。

    看到後世馬來西亞的大島,那麽離海峽其實也就不是那麽遠了,隻是他們的航行似乎出了點問題,比計劃中的航線相對偏南,要不第一個看到的陸地該是大陸架的半臂灣(泰國與馬來西亞交界)。

    “要派人登岸看看嗎?”

    “不,我們不是探索艦隊。”

    他們的任務是盡快穿越海峽,前往君王指定的海域進行沿海勘探,找到所畫下的兩個地點,先行駐紮之後就該等中南半島各家族派人過來,攜手建造軍港和用以屯兵的基地。

    在海上航行久了對陸地的渴望真的會超乎想象,問題是伏偉這支艦隊也就在海上航行了五,時間真就沒有多長。

    諸夏並不是一個善於航海的民族,祖祖輩輩所看到的就是陸地上的利益,次數不多的探索海航是統治者為了長生不死被一幫術士忽悠著找那不存在的仙島,偏偏術士還沒完全忽悠成功,要不以尋找仙島對海航展開探索和征服也是極好的。

    待在滿是水的大海五看不到陸地,對於沒有類似經曆的人來講,心情真的會產生抑鬱,出現渴望陸地的想法並不奇怪。因為思想所帶來的效應,使人沒精打采是一方麵,精氣神虛了身體也就會虛,明明沒病也會覺得自己病了,然後就真的生病。按照老話就是會出現思想上的負擔所產生的水土不服現象,後麵病懨懨,乃至於是病死,基本上就是源於思想所帶來的。

    伏偉和司宏壯來到艦橋,走到擺放司南(原始指南針)的台子邊上,盯著那個擺在四四方方矩陣(羅盤)上的湯匙。

    “果然還是不靠譜。”伏偉表示航線偏移絕對不是他的鍋,分明就是工具不靠譜:“應該搞一些更精確的工具。”

    司南是春秋時期的造物,到戰國才逐漸形成體係,到西漢的漢軍進入草原被重視起來,還真沒有運用於航海過。

    目前來怎麽確定航線的辦法並不多,靠譜的指向工具是一個方法,再來就是觀察星象。

    地球上,處於不同的位置看的星象其實並不是一樣的,例如身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所看到的星座方位就不同,再來就是一年四季星象的位置也是存在移動(畢竟地球是繞著太陽在轉)。因此還得是先判斷自己到了什麽位置,再根據所了解的方位星象來做判斷。

    幸虧是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沒有明顯辨別方向的物體時,除了指南針和星象之外,還有一個方法叫測量辨遠術。其實就是畫上一個滿是格子的圖紙,根據自己航行的時間和航速,再根據太陽的朝起朝落,陽光的折射來大概辨別自己會是在什麽方向。

    古時候將航海技術發展到巔峰的不是歐洲人,就更不是朝人,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從朝獲得了指南針的技術(宋朝時期),又從希臘獲得了一套理論(三角定位法),再有老給的星象,結合起來就是一套非常靠譜的航海技術。

    其實真不能吹古代朝的文明有多麽先進,一些禮儀、吃、喝、穿,包括一些工具創造,是有能的地方,可更多的是研究哲學。除了四大發明之外,古希臘、古埃及、古印度在一些造物和理論上麵真的完爆古朝。

    不吹不黑,古希臘對文的研究一直都在做,查閱到相關典籍,古代希臘是先於其他文明有成套文理論的存在;古埃及在集成農業上的成就也是驚人,包括工程學也是幾乎獨占鼇頭,農業方麵惠及的人太多,工程學被法老搞去修墓(金字塔)了;古印度在冶煉上麵就真的是滋潤世界,他們在搞烏茲鋼的時候,絕大多數文明連對鐵的冶煉都還不合格,更多的文明是還處於青銅時代。(就是便宜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歐羅巴人則是從阿拉伯人那裏二次引進,朝人也得到好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