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32章:人的成功和失敗(3/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086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01

    謝艾已經在玉門縣待了將近半個月,主要是等待李匡帶人過來。他前後也已經接待了不少親朋故舊,位處玉門縣本地的那些人已經響應起來,帶頭加入到官方的諸多新舉措,營地裏那些百姓青壯就是成績之一。

    漢國缺糧,其實哪怕是不缺糧,西北遭遇旱情也不會大麵積的發糧,不但是劉彥統治下的漢國,之前的曆朝曆代都是相同的做法,甚至是秦帝國和先漢壓根就不會發糧賑災,僅是開放山川讓百姓自己求活。

    恰恰是遭遇災年官府沒有大肆放糧的例子在前,現如今的漢國不幹也沒遭到非議,中樞開放山川的行政公文已經下達到西北各郡縣,另有增加徭役和募工的做法,就是徭役和募工的增加數量也是杯水車薪,才有了鼓勵民間青壯加入到軍方主持的向外求活這麽一件事情。

    “侄兒謝平,拜見叔父。”謝平來到謝艾跟前就是行禮,彎腰又起身之後,道:“侄兒與家鄉諸位兄長、叔、伯得知消息趕往日勒,卻聞叔父來了玉門,日夜兼程再次返回。”

    得的是,謝艾還真不知道自己有新平這麽一位侄兒。按照習俗還是得驗證一下,比如讓謝平自己的父輩和以上都是誰,搭得上脈關係才能證實下來。

    今年(公元三四九年),謝平三十三歲,謝艾四十八歲。從輩分和年輕上講,兩人還真的就是叔侄輩分,就是謝艾為主家,謝平卻是五服之外的旁支,兩人不光是沒見過,除開能搭得上邊之外,血脈也是淡得很。

    謝艾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不需要安排什麽官身給謝平,就是做的一些事情搞砸了關係也不是那麽嚴重,不親不熱地對待著謝平,可在其餘跟隨謝平而來的眾人看來,使他們認為跟謝平走近了必然是有益處。

    “叔父有命,侄兒定當從之。”謝平非常非常的恭敬:“侄兒正當壯年,該為表率。侄兒的長子也已行冠禮,可隨行之。”

    謝艾才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就是漢國現在有一項政策,組織人手要前往西域,去幹些什麽自然是不用明白提出來,隻是需要暗示就可以了。他也知道謝平為什麽會那樣表現,卻一點都不介意,甚至是對謝平的表現很讚賞。

    從敦煌郡而來的眾人,皆是信誓旦旦地表示:“我等為鄉黨,新亭侯有命,必從之!”

    謝艾看上去更為滿意了。他離開家鄉已經有六年之久,見到家鄉的人還記得自己首先就很高興,得到家鄉的人極力配合和幫助,對於風評來講是一件好事,外人提起的時候首先是他做人不失敗,要是鄉黨又將事情辦得漂亮,怎麽都是一件很有麵子的事情。

    對了,謝平早婚,長子卻是隻有十五歲。按照漢家的習俗,冠禮是在二十歲的時候辦,但那並不是一成不變。比如謝平一家是在邊疆,就會被和平地帶的人更早行冠禮,使繼承者更早參與家庭事務。

    一直站在一旁的李匡,對謝艾到了家鄉就有人不斷來訪或是來投很是羨慕,做人成不成功首先就是看朋友多不多,需要幫助的時候願意幫忙的人又有多少,真的是能用來評判一個人。

    當然了,謝艾是侯爺呢,本身就是成功人士,李匡也知道是因為這麽一層關係才會等加得到家鄉的人追捧,可那又有什麽關係?

    “此為塬亭侯。”謝艾為謝平介紹李匡,道:“此次前往西域,正是塬亭侯主持。”

    沒得,不但是謝平立刻恭敬行禮,旁邊眾人也是趕緊行禮。

    就是消息再閉塞的人,想打探也不難打探,比如偌大漢國也就二十來位侯爵,隻要是個侯爵就絕對是戰功赫赫,也是國朝一頂一的頂尖人物,再怎麽巴結都不會為過,更別他們願意前往西域後,李匡能夠掌握他們的命和前途。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