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82章 借機發財(1/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53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8:53

    由於此次出兵的規模較大,時間也非常緊迫,軍方的後勤部門根本沒有馬尼拉戰役那樣提前數月開始準備的餘裕,所以僅由三亞一地來完成作戰物資的籌備不免就有些捉襟見肘。不過這種問題也難不倒經驗豐富的執委會,幾份電報從勝利堡發出之後,香港、澎湖、舟山、芝罘島等地都隨之聯動起來,在當地分頭準備糧食、衣被、藥材、燃煤,甚至是隨軍出征的民夫等等,這樣等部隊北上抵達這些地方的時候,便可以順道完成補給作業,效率要遠勝過在三亞完成所有補給之後再出發。

    雖李希已經代表朝鮮表態,會盡力為入朝作戰的聯軍部隊提供物資補給,但國防部還是不敢就此大意,把補給來源都寄希望於朝鮮。按照國防部的估算,聯軍至少也得自行準備兩個月所需的物資,這樣留出足夠的緩衝時間在北方地區籌措物資,有什麽變數才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海漢因為常年在海外都有大大的軍事行動,所以各處殖民地除了有一定編製的駐軍之外,也會長期保有數量不等的作戰物資,以備不時之需。不過這趟北上的作戰部隊幾乎全是軍中精銳,所以國防部也要求各地對補給物資的品質進行把關,以保證這幾支部隊在戰場上的表現不會因為後勤出現問題而受到影響。

    當然國防部會發出這樣的指令,一方麵是為了保障部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出發之前就從朝鮮人這邊收了一筆錢,經費方麵還算比較充裕。雖這錢還得等海漢軍去到朝鮮國之後才能落袋,但想來朝鮮方麵也不敢翻臉不認這筆賬,畢竟要請動海漢軍出馬援朝,總得有所表示才行,李希承諾這兩千兩黃金也僅僅隻是前期費用,如果要長期在朝鮮國內駐紮軍隊進行作戰,那這點錢還遠遠打不住。

    不過國防部的這種安排在無形中倒是給各地的後勤部門帶來了油水,俗話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能借著戰爭發財的可不隻是在前線攻城掠地的作戰部隊,為其提供後勤保障的部門,以及提供各種軍需物資的民間供應商,也會在這種時候賺得盆滿缽滿。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來錢最為容易的,莫過於經手操辦這些事務的軍需官了,點個頭就能有不少進賬。

    軍需官也不用刻意降低采購標準,隻要在同等條件下選擇某家提前示好的供應商,事後自然會有回扣通過隱秘渠道進到自己口袋裏。這種操作也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算是古來有之,隻要把控好采購標準,別讓買回來的東西因為質量問題而翻車,一般也沒人會去細究軍方指定供應商這個過程中的細節問題。

    隨著海漢軍隊體係的日益完善,軍用物資的采購也開始朝著規範操作的方向在演變,招投標已經成簾下軍方采購物資的規定流程。隻要采購物資的金額超過了一定的數目,就必須要通過招投標手續來完成供應商的挑選和采購合同的審定。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招投標的方式就完全杜絕了貓膩,事實上大部分軍用物資采購的生意一直都是被少數幾家關係戶壟斷著,套上這麽一個看似正規的手續之後,其實供應商的選擇範圍也並不會因此而拓寬多少。當然規範也有規範的好處,首先所有采購內容和經辦人都會被詳細記錄在案,一旦出現問題,追根溯源也會很快;其次有了這麽一個比貨比價的流程,經辦人和供應商就算要從中謀利,也不會弄得太離譜,至少不敢拿些劣質貨物來充新。

    隻要事情能辦得妥妥當當不出漏子,經辦人和供應商要從中獲利,上麵一般也都是睜隻眼閉隻眼不會追究這些細節。但前提就是采購的物資不能有任何問題,否則事後可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浙江舟山定海港在海漢的海外殖民地當中不算麵積最大,甚至連前三都排不進,但其地理位置緊挨著大明最為富庶的江浙地區,海上進出口商貿極為發達,甚至有一些見多識廣的大明商人將這裏稱之為“三亞”,意指這裏的市場繁榮程度堪比海漢首都。單以貿易量而論,這地方絕對算是海漢海外殖民地當中的冠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