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82章 借機發財(2/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53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8:53

    由於舟山靠近江南魚米之鄉,籌措糧草比較便利,國防部便指派舟山當局負責準備北上部隊的軍糧,光是稻米便要準備二十萬斤,此外麵、油、酒、肉、畜禽、蔬果等等若幹,要足夠作戰部隊兩個月的消耗。這還僅僅是第一批的采購清單,如果北方戰事膠著,又或是朝鮮對後勤的支持力度不夠理想,那麽後續肯定還會從浙江大量采購軍需物資。

    這樣的差事,當然不需要舟山一把手石迪文親自去操作,他一道命令下去,自有駐軍軍需處的人去跑上跑下,聯係貨源,組織招投標,安排貨物交割。真正需要他親自做的,也就是審核一下物資采購的合同,然後簽字讓財務部門撥款。

    這倒不是石迪文位高權重懶得管這種事,而是他真的忙不過來。舟山這邊從1633年納入海漢治下開始,就是由他在獨攬軍政大權。期間雖然間或有其他海漢高官在這裏駐留,但頂多也就是替他分管一些事務,卻一直都沒有人來從他手裏接過民政商貿事務的管理權。這使得石迪文雖然身為國防部的帶兵大將,卻已經待在舟山這地方三年沒挪窩了,完全變成霖方行政官。

    執委會並非沒有考慮過往這裏調配人手,把石迪文從繁瑣的民政事務中解放出來,但這事卻一直進行得不太順利。穿越團隊中雖然有好幾百號人,但絕大多數人擅長的都是偏重於技術,別管理一座城市,連當過村鎮幹部的人都為數不多。在三亞的機關裏當官還湊合,但要外放到遠離三亞的統治區去做地方官,卻多是力有不逮,而且很多人也未必願意長期遠離三亞這個安樂窩,跑到幾千裏之外去過官癮。

    真正具有執政地方能力的人,其實基本上在前麵這十年裏就都已經冒頭了,並且陸續被分配到了各地執政。如今大多數地方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調動一個職位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執委會安排起來也有困難。

    還有一些人員雖然能力足以勝任這份工作,但其本身擔任的職位卻根本脫不了身,比如施耐德手下的蔡金梅,或是建設部的蔡弘展、劉山夏,信產部的吳卓、蒙賀,這些人都有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要轉型地方官也不會太難,但他們本來的職位具有太強的專業性,走了之後就沒人能頂上來,所以也隻能作罷。

    這樣一來二去,石迪文便在舟山生了根,甚至還與寧波知府曲餘同聯姻,跟浙江地方官府的關係越發密切,沿海衛所的指揮使、千戶們也是與他稱兄道弟,極為親密。石迪文在浙江的這些人脈渠道,換個官員來隻怕沒個三五七年很難達到同樣的高度,也是海漢在浙江貿易規模逐年提升的保障之一。執委會考慮到需要舟山這個貿易窗口和戰略要地長期處於穩定的狀態,就更不會輕易讓石迪文換位子了。

    與大明海岸上其他幾處海漢控製下的地區相仿,與海漢交易規模最大的商家,往往都帶有官方背景。比如寧波這邊承攬了舟山駐軍軍需物資供應的商行,其大東家就是曲餘同幕僚何肖的弟弟何禮。

    何氏兄弟倆與海漢之間的貿易當然不僅僅隻是軍需物資這一項,事實上從寧波口岸進出的諸多貨物,甚至連航運在內,或多或少都會有由他們操作的份額。

    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光靠他們兩兄弟的能量肯定是不夠的,所以通過這些渠道賺到的收益,相當一部分是要交到知府曲餘同口袋裏的。直白一點地,他們兩兄弟其實就是知府大饒操盤手了,而海漢這邊有石迪文給他們的生意保駕護航,經營起來自然順暢無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