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二章 新皇登基(1/2)

作者:江謹言字數:4338更新時間:2021-02-05 22:33:36

    李世民留有遺詔,著李恪柩前即位,其實從遺詔被宣讀的那一刻起,李恪就已經是實際意義上的大唐皇帝了。

    但這還遠遠不夠,因為所謂即位不過有皇帝之名,行皇帝之權,真正地昭告下還需在新皇登基大典之上,而登基大典卻又在先皇守孝期滿之後。

    按民間規例,守孝之期當為二十七月,但李恪身為帝王,日理萬機,朝中要務更是一日不能停下,自然不會如民間那邊守孝三年,所以皇室守孝俱是以日易月,二十七月即為二十七日。

    守孝期滿,先皇葬入陵寢,之後便是登基大典,而在登基大典之後,立國還不到三十載的大唐終於迎來他的第三位君王。

    貞觀二十年,三月初,太極殿。

    “大行皇帝奄棄普,痛貫心靈,若置湯火。思遵大孝,不敢滅身,永慕長號,將何逮及可大赦下。內外文武賜勳官一級。諸年八十以上賚以粟帛。雍州及諸州比年供軍勞役尤甚之處,並給複一年。”

    黃門侍郎褚遂良宣讀《即位大赦詔》的聲音在李恪的耳邊響起,李恪一時間宛在夢中。

    上一次李恪親臨登基大典還是二十年前,還是李世民登基之時,那時的李恪不過爵封長沙郡王,還是一個不為人所重的庶子,站在宮門之外甚至連個話的人都沒有,那時的朝臣誰又能想到今呢,誰又能想到當初那個看似默默無聞的庶子竟能在二十年後坐有下。

    但現在的一切都是真的,二十載磨礪,幾經生死,李恪成為了名正言順,無可指摘的大唐皇帝。

    李恪端坐在大殿之上,坐在曾經屬於他祖父、他父皇的龍椅之上,看著殿下站著的群臣,李恪宛在雲端。他現在成為了這個帝國的皇帝,大唐的君王,手握大唐皇權的他現在應該是這底下最有權力的人,沒有之一。

    激動、興奮固然有之,但這隻是短暫的,就在這短暫的愉悅之後,李恪環視著氣勢恢宏的太極殿的時候,李恪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比他年幼為質時的壓力還要大地多地多。

    大唐皇帝手中掌握著的又何止是無上的權力,同時還有責任,巨大的責任,這責任背後站著的是大唐兩千萬子民和萬裏廣袤的疆土,災人禍、內憂外患,看著強盛無匹的大唐背後同樣有著許多隱患,這些都是需要李恪去慢慢治理的沉屙,李恪肩上的擔子絕對不輕。

    新皇登基,新朝伊始,李恪接受的大唐江山決不能是百廢待興,但也該有些新的氣象,而這種新氣象最好的體現就莫過於官職人事的變動的,而這些變動也是將來李恪扛負下的底氣。

    新皇登基,自然當以升遷居多,而升遷的眾人中最多的自然也當是太子的東宮心腹,潛邸之臣。

    宰相這邊,尚書左右仆射房杜二人李恪短時間內是不會動的,既是因為他們的能力足可勝任,也是因為他們的先皇老臣,中書令岑文本是李恪恩師,在左右仆射出缺之前李恪也不會動。

    至於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長孫無忌、蕭瑀、李靖三人俱是開國元宿,又少問政務,李恪更不會動,變動最大的就莫過於門下侍中了。

    門下侍中楊師道於月前染病請辭,回弘農榮養去了,李恪便以原檢校禦史大夫、太子少詹事王玄策為侍中,代楊師道之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