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章 將軍白發(3/5)

作者:蔣勝男字數:18108更新時間:2021-04-19 22:23:33

    潘蝶的臉上,露出希望的笑容:“是呀,隻要爹爹回來就好了。我要快些好起來,不能讓他看到我這個樣子。”

    但是潘蝶等的這一天,並沒有到來。

    到了五月中旬,前方報來的不再是捷報,而是凶訊。

    依著原先皇帝所訂的軍事部署,大軍分三路出兵:東路由曹彬等率領為宋軍主力,采取緩慢行軍戰術,虛張聲勢,向幽州進發,以牽製遼軍的主力;中、西路軍分別由田重進和潘美率領,同時出擊,速戰速決,吃掉遼軍右翼,然後中、西路軍會合東進,與東路主力合勢攻取幽州。北伐開始後不久,西路軍收複了雲、應、寰、朔等四州;中路軍也攻下了飛狐、靈丘、蔚州。因此上捷報頻傳。

    但是遠在前方的曹彬東路軍,眼見田重進部潘美部捷報頻傳,不由心中著急,再者此時見一路打來,遼軍一擊即潰,實無太大的作戰能力。如此緩緩行軍,何時能到幽州。一急之下,副將崔彥進提議加速行軍,攻城克府直抵幽州,同時也可援助其他方麵軍作戰。曹彬雖覺不妥,然而一戰下來,新城固安等一擊即破,軍心大振,緊接著,又攻下了琢州等地。

    中、西兩路宋軍頻頻進攻,屢戰屢捷,實屬意料之中,然而東路軍進展神速,一路奏捷,連皇帝也頗為驚訝。由於東路軍打的是勝仗,固屬嘉獎之列。因此,即使曹彬的行動與事先部署相悖,皇帝依然下旨嘉獎。

    整個計劃就這樣開始打亂了,北伐部署就這樣開始走調。曹彬占領涿州後,父老鄉親見中原大軍到來,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對著大軍牽衣相泣道:“自五代十國以來,我等生活在胡虜之下,已近百年了。數代祖輩對南相望,不得歸骨故鄉。如今有生之年,又能見到中原大軍到來,真是三生有幸哪!”場麵之熱烈,令人不禁淚下。

    曹彬也不禁唏噓不已,可是此時麵臨著的,不僅是大軍的糧草問題,連城中百姓的糧食也無著落。遼軍撤退之時,早將城中糧草盡行轉移掉了。

    遼帥耶律休哥奉蕭太後旨,采用堅壁清野之計,令曹彬軍無糧無草,不得前行,隻得退兵補充糧草。遼軍以逸等勞,采用遊擊戰術,讓曹彬軍疲於奔命。等曹彬軍糧草補齊再次進攻涿州不成,退兵之時,在歧溝關中了耶律休哥的埋伏,兵馬折損了大半,曹彬敗退至易州。

    敗績報至京城,皇帝大驚,曹彬大軍的敗退,使得原計劃中三軍會師幽州城下的布置已經失敗。此時田重進部和潘美部已經深入遼境,若是再遭伏擊,後果不堪設想。因此立即下旨,令曹彬、崔彥進、米信立刻回京,命田重進部撤軍回屯定州,潘美部全線撤軍返回還代州,念原雲、應、寰、朔四州的百姓盼歸故土,令潘美護送四州百姓返回宋境,與吐穀渾各部族百姓分置河東、京西等地。

    大軍敗績,對於潘蝶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然而更大的風雷仍在後麵。潘美人未返京,已經有人伏闕告狀。由於潘美副將楊業戰死寰州,楊業之妻折氏上奏,狀告主帥潘美和監軍王侁指揮有誤,不依約定,致使楊業全軍覆滅,楊業被擄絕食而死。

    “這楊業是什麽人?憑什麽他的死,要怪到爹爹的頭上來?”潘蝶看著潘美斑白的頭發,忍不住問道。

    也不過是半年功夫,潘美似乎老了足足十年,頭上陡然多了許多白發,潘蝶看著老父的蒼老,心中暗暗驚懼,原來這樣一個仿佛山一樣可依靠的人,蒼老下來,竟然也會如此之快。想著他出征時大將軍威風八麵,如金甲神人似地。與此時躺上病榻上的老人,竟是判若兩人了。

    潘美苦笑一聲:“楊業——”沒有人比他更了解楊業了。

    楊業本是北漢劉崇的部下,深得劉崇信任和重用,並得以賜姓劉,名繼業。皇帝滅亡北漢,劉繼業仍苦戰不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鬥,皇帝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劉繼業歸宋以後,複本姓楊,避當今皇帝祖諱,去繼字,隻留單名業。皇帝久有征伐遼國之心,因楊業在北漢之時駐守北方,對防禦遼國有豐富經驗,派其到代州為三交駐泊兵馬部署,成為潘美的部下。前年遼國大軍從雁門大舉進攻,楊業從小路率領數百騎兵繞到遼軍背後,與潘美的部隊前後夾擊遼軍,殺死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繳獲兵甲戰馬若幹,楊業也因此積功升雲州觀察使。遼人深懼楊業,稱其為楊無敵。

    此次潘美奉旨,護送雲、應、寰、朔四州的百姓返歸宋境,恰在途中,得知遼將耶律斜軫率十萬大軍已經攻破寰州。楊業建議避戰疾行,盡早掩護百姓退回關內,以少量騎兵掩護大軍撤退。但是監軍王侁和副將劉文裕卻不以為然,此時因西路軍一直節節得勝,直取雲、應、寰、朔四州,眼見勝利在望,卻要因曹彬軍的敗退,而功敗垂成。王侁在軍中資曆本淺,他原是田仁朗的部下,因為構陷了主帥田仁朗取而代之,將李繼遷殺得大敗,逃入遼境而崛起軍中,深得皇帝信任。此時再征遼國,便派了他為監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