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精彩紛呈的文化史(1/5)

作者:周兵字數:16328更新時間:2021-04-25 05:00:09

    (6)語言社會史;

    (7)旅行史(彼得·伯克:《西方新社會文化史》,劉華譯,《曆史教學問題》2000年第4期,第25—26頁。)。這些總結和歸類,都是根據新文化史研究現狀中的表現所得出的結論,它們充分概括和反映了文化史多樣性的特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學術、出版界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與國外的學術交流日益頻繁,作為當代西方史學主流和熱點的新文化史著作自然也被大量地譯介引入,在國內出版界出現了一股西方文化史翻譯出版的熱潮。如果要對今天西方學界層出不窮的各種文化史著作作一個細致的梳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麵是由於我們手頭材料和自身眼界的限製,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這一類的著作實在是太過浩大繁雜,它已成為一項即便是窮盡畢生之力也根本無法完成的浩大工程。而此時國內對海外各種文化史論著的同步翻譯引進正方興未艾,雖不全麵但也已有小成,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對它們的考察卻是可行且能夠說明問題的。因此,接下來不妨就從這些被翻譯成中文的(新)文化史著作中管窺蠡測,或可間接地見識到西方新文化史研究在題材和內容、理論與方法上的一些基本情況。

    國內出版界對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著作的翻譯引進有著悠久的傳統,近十年來這方麵的成績更為顯著,大量的各類經典學術著作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其中當代的學術熱點和前沿性論著,包括國外史學經典及前沿性的論著也被非常廣泛地引入,新文化史作為西方史學的一個熱點領域,自然不會被遺漏。不過,國外新文化史研究在國內的翻譯出版過程中又呈現出一些自身的特點:

    (1)新文化史類著作的大規模翻譯出版主要集中在近十年裏。國內西方史學史的研究通常比它的實際發展狀況要相對滯後,因此早先我們相關的研究和譯介仍然停留在之前的一個階段,一般都截至70年代前後為止。最近幾年裏,隨著對社會經濟史研究的日益充分和對外交往的頻繁,眼界也逐漸轉向了新的變化趨勢,而新文化史在國外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已相當成熟,也為適時的介紹和總結創造了條件。同時,如本書前文所交代的,國內學界對新文化史的了解始於1999年彼得·伯克的來華講學,這也在客觀上帶動了2000年後相關論著的陸續被翻譯和出版。

    (2)國內譯著中傳統文化史與新文化史混雜。雖然對新文化史有了一定認識,但仍僅限於史學界,在出版中一般往往沒有明確的選擇,傳統的和新的文化史著作在出版社的計劃中也無先後之別,因此在同一時期兩種形式的文化史著作都有問世。在下文的分析中,屬於傳統部分的文化史,如通史性質的民族、國家、區域、時代等的文明史(文化史)就不在我們的考察範圍內。

    (6)語言社會史;

    (7)旅行史(彼得·伯克:《西方新社會文化史》,劉華譯,《曆史教學問題》2000年第4期,第25—26頁。)。這些總結和歸類,都是根據新文化史研究現狀中的表現所得出的結論,它們充分概括和反映了文化史多樣性的特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學術、出版界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與國外的學術交流日益頻繁,作為當代西方史學主流和熱點的新文化史著作自然也被大量地譯介引入,在國內出版界出現了一股西方文化史翻譯出版的熱潮。如果要對今天西方學界層出不窮的各種文化史著作作一個細致的梳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麵是由於我們手頭材料和自身眼界的限製,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這一類的著作實在是太過浩大繁雜,它已成為一項即便是窮盡畢生之力也根本無法完成的浩大工程。而此時國內對海外各種文化史論著的同步翻譯引進正方興未艾,雖不全麵但也已有小成,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對它們的考察卻是可行且能夠說明問題的。因此,接下來不妨就從這些被翻譯成中文的(新)文化史著作中管窺蠡測,或可間接地見識到西方新文化史研究在題材和內容、理論與方法上的一些基本情況。

    國內出版界對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著作的翻譯引進有著悠久的傳統,近十年來這方麵的成績更為顯著,大量的各類經典學術著作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其中當代的學術熱點和前沿性論著,包括國外史學經典及前沿性的論著也被非常廣泛地引入,新文化史作為西方史學的一個熱點領域,自然不會被遺漏。不過,國外新文化史研究在國內的翻譯出版過程中又呈現出一些自身的特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