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章 申正(1)(4/5)

作者:馬伯庸著字數:37782更新時間:2019-05-18 13:25:27

    元載一邊聽著,麵上的微笑不變。封大倫的敘述不盡不實,比如這“興建賓館,征調地皮”,裏頭就藏著不知多少利益;虞部跟聞記鋪子老板的“交涉”,恐怕也不會那麽溫柔。至於永王在裏頭扮演的角色,封大倫一字未提……

    不過……這都無所謂,元載對真相一點都不關心,關鍵是永王想要什麽。

    他用指甲敲了下銅爵邊角:“去年十月判的死罪,按同年冬就該行決了,怎麽他現在還活著?”

    “這不是複奏未完嘛,所以一直羈押在獄裏。”封大倫頗為無奈。

    元載理解地點了點頭。自太宗朝起,朝廷提倡慎刑恤罰,京師死刑案子,須得五次複奏。一個案子去年拖到今年執行,並不罕見。

    封大倫繼續道:“今在萬年縣獄,張敬被靖安司的人帶走,公然除去枷鎖,行走於市坊之間,形同赦免!”這話時,他不由自主地捏緊了酒勺。元載注意到,他的情緒更緊張了。

    “靖安司……”元載咀嚼著這個陌生的名字,“他們找張敬幹什麽?”

    “不知道。但無論如何得把他弄回縣獄。”封大倫略帶緊張地。去年那案子,費了多少周折才把那閻王弄進獄裏,絕不能讓他恢複自由。

    元載已隱隱猜到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張敬那個“齟齬”,怕是讓永王、封大倫這些人十分忌憚,生怕他恢複自由之身。想通了這個要害,其他細節便無關宏旨。元載拿起銅爵,美美地又品了一口郎官清,整理了一下思路。

    “那靖安司能去縣獄撈人,權柄必定不低。光是大理寺出麵,怕是會被擋回。”

    “那依閣下之見……?”

    “不如動用禦史,讓他們去彈劾……”

    “不可,不可。”封大倫連忙勸阻,“永王了,不想招惹蘭台那些瘋狗。”

    禦史台的那些人,本職工作就是找碴,誰的碴都找。指望拿他們當刀,得留神先傷了自己。“你托我去找別人麻煩?嗯?明你也有問題,我也得查查!”禦史們全是這樣的思路。好聽點叫“求全責備”,難聽點就是瘋狗一群。

    看到封大倫尷尬的表情,元載大笑:“封兄精熟營造,對訟獄可就外行了。我們大理寺經手的案子,都得去禦史台司報備。所以咱們隻消尋個由頭,讓大理寺接了案子,在下在報備文書裏略做手腳,自有那閑不住的禦史,會替咱們去找靖安司的麻煩……”

    封大倫聽得不住點頭。這麽一操作,確實不露痕跡,誰也攀不到永王那邊去。他略一沉思,又問道:“什麽由頭好呢?”

    這個由頭得足夠大,才有資格讓大理寺和禦史台受理,但又不能把自己和永王牽扯進去。

    元載用指頭蘸著清酒,在案子上寫了幾個字:“身犯怙惡悖義之罪,豈有不赦而出之理”。封大倫大喜,連聲好。這幾個字避開拆遷,單張敬殺縣尉事,又暗示有人徇私枉法,公然袒護。尤其是“不赦而出”四個字,禦史們見了,必如群蠅看見腥血。

    區區十六個字,數層意思,麵麵俱到,不愧是老於案牘的刀筆吏。

    禦史們一出動,不怕靖安司不交人。至於張敬是被抓回縣獄、大理寺獄還是禦史台的台獄,都無所謂。

    元載笑眯眯地拍了拍手:“待過了上元節,在下便立刻去辦。”封大倫一聽就急了:“這個,最好能今日辦妥……”元載沒想到他急成這樣子,可如今已是申時,大理寺的大官吏,早就回家準備觀燈了,哪還有人值守。

    封大倫雙手一拱:“事成之後,必有重謝。”把尾音二字咬得很重。張敬一日不除,他便一日寢食難安。

    元載思忖再三,歎了口氣:“事起倉促,若想今日把張敬抓回去,尚欠一味藥引。”

    “藥引?”

    “唆使張敬行凶的,是聞記香鋪吧?若他們家有人肯主動投案,有了名分,大理寺才好破例當日受理。”

    封大倫拊掌大笑:“這可真是無巧不成書!聞記鋪子店主的女兒,恰好剛剛被我手下請回來,就在隔壁。我還沒顧上去招呼,不妨一起去看看?”

    元載知道他有一重身份是熊火幫的頭領。熊火幫不敢跟靖安司對抗,欺負老百姓那是家常便飯。他也不破,欣然應承。

    兩人起身離開移香閣,穿過庭院,來到一處低矮的柴房前。幾個熊火幫的浮浪少年正守在門口。封大倫見他們個個灰頭土臉,眉頭一皺,問不過是抓個女人,怎麽搞成這樣?浮浪少年們麵麵相覷,你一言,我一語,半不清所以然。

    元載趁他們交談的當兒,先把柴房的門推開。裏麵一個胡袍女子被捆縛在地上,雲鬢散亂,神色惶然,嘴裏塞著麻核,隻能發出嗚嗚聲來。

    元載與她四目相對,忽然注意到這女人腮邊有數點絞銀翠鈿,盤髻上還插著一支鳳尾楠木簪,神色不禁一動。

    他站在原地,眼神閃爍,忽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動作——回身把門隨手關上。

    這世界上的事情非常奇妙,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就在不久前,李泌不露痕跡地把賀知章氣病回家,現在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請他出山。

    右驍衛扣押張敬這件事,就像是懸在繩子上的一枚雞蛋,十分微妙。無論李泌還是太子出麵,都會立刻打破脆弱的平衡,讓雞蛋跌破下來。賀知章聲望既隆,聖眷未衰,卻已公開退隱,是能取下雞蛋而不破的唯一人選。

    如果有半分可能,心高氣傲的李泌都不想向那位老人低頭。可他內心有著一種強烈的預感,長安仍舊處於極度的危險中,一定還有一個大危機正在悄然積蓄。

    時勢逼人,他隻能把個人的榮辱好惡擱到一旁。

    賀知章的住宅位於萬年縣的宣平坊中,距離靖安司不算近,要向東過六個路口,再向南三個路口。此時街道人潮洶湧,若非他的馬匹有通行特權,隻怕半夜也未必能到。

    李泌捏緊韁繩,騎馬在大街上疾馳。此時還沒到上燈放夜的時辰,但長安城的居民扶老攜幼,早早擁上街頭,和蒙著彩緞的牛車、騾車擠成一團。諸坊的燈架還在做最後的準備工作,而燈下的百戲已經迫不及待先開始了表演。一路上丸劍角抵、戲馬鬥雞,熱鬧非凡。空氣中浮著一層油膩膩的烤羊香氣,伴隨著胡樂班的春調子飄向遠方,與歌女們遙遙傳來的踏歌聲相應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