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67章 資源重商主義(2)(3/5)

作者:六千來世字數:16692更新時間:2022-09-26 08:28:28

    ……………………

    後世的華夏,經過無數次慘痛教訓後,終於提出了要出口高附加值產品……那麽所謂高附加值是指什麽?

    簡單啊!

    本質上就是指出口產品中少含一點資源,多一些勞動創造的價值!

    “高附加值”在用詞上回避了資源,但實質正是指向資源——同樣價值總量的商品,附加值低那就是基本上在出口資源附加值高那就是基本不含什麽資源。

    比如美國賣給我們的產品:半導體芯片、計算機軟件、設計等等,基本上是沒有什麽資源含量的!

    就拿後世炙手可熱的芯片來舉例,如果單從資源角度來說,不就是一堆沙子 單位數量稍微多一點的電能 相對用量大一點的淡水資源麽(看不明白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芯片的加工工序)——但從貨幣價值來看,這玩意可是千倍萬倍於它的資源價值!

    總之,世界各國實際上都是在盡量讓資源流人自己國家,限製資源流出,看重資源在貿易中的地位,而中國在取得巨額的外匯儲備以後,也從原來大量出口資源換取外匯轉變到非常關注海外資源的開拓了。

    後世中國限製稀土金屬的出口還引來了WTO訴訟,曆來限製中國商品出口的國家次卻反對中國限製出口的政策——原因就是外國需要我們的資源流出。

    而各國對於資源的采購,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補助,就如我國現在要支持開拓海外資源一樣。

    “資源重商主義”說到底就是鼓勵資源流入、限製資源流出的思路——這與曆史上的重商主義是一致的,隻不過關注的對象從貴金屬變成了資源;各國追求資源的淨流入追求資源的貿易順差,並且通過資源流入的貿易改變世界的財富格局。

    在後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最響亮的口號了,而各國在台麵下怎麽做卻又是另外一回事——資源重商主義就是一種對於資源的徹底的保護主義,而一個國家不斷地推行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的背後,實際上是要他國開放自己的資源(包括市場資源)。

    貿易中的資源不平衡遠遠不像貿易順差、逆差的數字那麽明顯,公開講資源重商主義在國際政治上會處於被動,誰也不會說破陰謀,誰也不會放鬆謀求資源——資源的競爭就與戰爭一樣兵不厭詐。

    最後,如果上升到熵的高度來理解資源,各國的資源重商主義實際上謀求的就是熵利益,因為資源的效用可以統一使用熵的概念來衡量,資源可以統一成為熵源,通過自身的熵增創造效用。

    畢竟,按照熵隻能增加的原理,世界的資源壓力會越來越大,這也是各國自之間的生存壓力和生存競爭的核心所在(今年歐盟天然氣不足所引發的一係列連鎖反應,隻不過是一個開端而已)。

    總之,在等價貿易的幌子下,熵的變化是極不對等,給世界各國所帶來的熵效益也極為不同(如果後麵的章節寫著寫著來了興趣的話,可能也會就方麵插入一些數學模型或者論述)。

    ………………

    此外,楊鑄跟當下主流觀點還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地方——他從來不認為在當下的技術水平下,科技能成為資源的“永動機”!

    說起來可能會引起不少的爭議,畢竟隨著全球資源緊缺、枯竭的問題日益明顯,在媒體的大肆鼓吹下,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科學技術能解決一切問題、科技創新可以開發出新資源以替代枯竭的資源。

    但在楊鑄看來,這話不能說沒道理,但在諸如可控核聚變、全基因替換模型等核心技術短時間不太可能有突破性進展的這幾十年裏,盲目地把科技當成救世主,無疑是一種極為幼稚的想法。

    原因很簡單——在盲信之前,你先理清資源與科技的辯證關係再說。

    要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個連小學生都清楚的基礎定律——科技固然可以拓展資源的版圖,但既有的資源量是恒定的,人類可以利用的資源看似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增多並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但實質上隻不過是利用科技帶來了可利用資源的增量而已。

    而那些聲稱科技可以解決一切資源問題、聲稱資源可以無限再生、循環利用的人,其實是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描述的熵增原理——熵是自然界有序度的度量,反映了可利用的資源水平,熵增效應不可打破,就意味著不可能讓一切資源再生,因為熵回不到原來的狀態,或者說回到原來的狀態要額外消耗能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