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67章 資源重商主義(2)(4/5)

作者:六千來世字數:16692更新時間:2022-09-26 08:28:28

    別的不說,後世華夏曾經引起全球轟動的“人造澱粉”技術,為什麽即便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後,依舊還是停留在實驗室裏?

    很簡單,製造一克人造澱粉所需要的能量,遠遠超過這一克人造澱粉本身所能提供的能量,而且不管技術怎麽改進,中間巨大的能量損耗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麽問題來了,除非是遇到特殊情況,又或是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熟,能夠提供用之不竭的能量,否則單從現有的資源調控角度來說,誰會浪費那麽多能量去大量生產當下其實並不稀缺的澱粉?

    同理,雖然楊鑄無比仰慕袁老這位無雙國士,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老人家培育出來的海水稻,也同樣存在著類似問題,因而隻能用於特殊情況下的應急之用(不是因為單純的口感問題,具體內容不方便展開,有興趣不妨去谘詢一下你們身邊學習農業或者環境生態的朋友)

    近年來,環保主義者鼓吹現代科技對於農業的積極作用,生物燃料的優越性,卻忽視了生物燃料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汙染和對石油的依賴性。

    要知道,生物燃料由糧食轉化而來,在生產糧食的過程中,耕地、播種、施肥、收割、運輸等,都要用到石油……

    撇開中間產生的汙染問題不談,你猜猜為什麽現代農業又被成為“石油農業”?

    沒有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轉化而來的現代化肥,你覺得全球普遍營養流失率超過40%的貧瘠土地上,能種出多少糧食?

    沒有那些以石油為原料製作而成的塑料薄膜、礦物油、現代農藥,你覺得以現在的生態環境,那些作物又能從病蟲害的手裏,搶奪出多少為己所用的農產品?

    在這個邏輯下,那些用糧食生產出來的生物燃料,又能有什麽真正的環保可言?

    真要是嚴格說起來,在現在的主流技術下,大肆推廣生物燃料,反倒是一件“1 1 1=1”的超級傻事,楊鑄之所以大力在漂亮國鼓吹那些概念,並且大力推廣包括生物燃料在內的各種新能源項目,本質上就是在大幅加快歐美資源的熵增過程(強調一句,技術成熟後,光伏發電並不在此列)

    ………………

    總之,在當前的情況下,科技不能成為資源的永動機,經濟理論模型也不能成為資源永動機,國內企業人人追求的“商業模式”,就更加不可能成為資源的永動機了;

    當下楊鑄唯一能做的,就隻有三點:

    1、用半軟半硬的手段,倒逼國內部分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從而走上“高附加值出口”的道路,以此延緩國內本就不富裕的資源消耗速度;

    畢竟這個世界是一片叢林,你手裏麵的底牌越少,所處的態勢就越被動——這一點不僅是體現在國家層麵,也體現在企業層麵,兩者互為一體,誰也躲不脫。

    因此,鑄投商貿以及其體係內的萬清漪、陸菲菲、李明和宋文軒,主要承擔的就是這方麵的工作——在這方麵,鑄投商貿打一棍子給一顆甜棗的手段,可謂是用的熟練無比。

    2、趁著歐美之間幣緣zhan爭尚未塵埃落定,雙方都要拉攏華夏的窗口期,在海外沉澱出一個相對較為理想的商品流通渠道和價值傳播渠道,以此減少華夏高附加值商品在出海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商業畢竟是個價值的雙向流通行為,如果出海艱難,沒有足夠的利益刺激和流通渠道,即便楊鑄再強逼國內的企業進行產品/產業升級,也是白瞎。

    在這一方麵,主力就是李駿了,在譚國聰、李虎、謝誌樂等人的配合下,現今的鑄投國貿無論是B/C端的渠道通達,還是物流、倉儲等方麵的基建工作,都是以一年一個台階的速度迅猛增長,甚至在向性網和猩猩網的加持下,在歐美互聯網流媒體這一塊也有了不小的發聲權。

    3、同樣的,趁著現在中歐美三方的關係比較微妙,楊鑄必須迅速地在拉美、中歐、東南亞以及非洲地區,用一種不怎麽見得了光的手段把自己的影響力深植下去——尤其是資源豐富的非洲地區,為了能快速紮根,楊鑄不介意使用一些與華夏主流價值觀相悖的手段,也不介意鑄投國貿的身上多出一股血腥味。

    在這一方麵,很顯然,覃鑫就是主力了——這些年他不斷在亞非兩塊大陸上來回奔波,在楊鑄的授意下,這幾個片區的大區經理全部被覃鑫納入麾下,其中的緣由不言而喻。

    可以說,在短期內來看,鑄投私募和共助網是鑄投國貿體係內最璀璨的明星;但最多三五年後,李駿所統轄的北美分公司將會成為那個定海神針——而到了八年以後,覃鑫所管轄的那幾個大區,將會成為鑄投國貿體係中真正的壓艙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