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六十五章 四大炮台(1/4)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0478更新時間:2022-07-29 15:09:27

    隨著第四師拿下了應天府江北地區,也就是和金陵城隔了一條長江的江浦城後,又順勢拿下了幾乎被明軍主動放棄的六合。

    由此,也就初步把明軍徹底從金陵城長江北岸的明軍給驅逐了出去,不用擔心明軍在長江邊上直接架設重型火炮,直接轟擊金陵城一帶的長江江麵,甚至直接誇獎轟擊金陵城了。

    嗯, 之前明軍在長江北岸的時候,就會偷偷摸摸的架設火炮朝著金陵城外的長江江麵進行炮擊,實際傷害沒多少,但是侮辱性極強。

    如今第四師順利拿下長江北岸的江浦一帶,也就能能夠更好的確保金陵城戰略安全,為此, 大楚帝國還在江北設立了一座新江防炮台,就在長江南岸的閱江樓炮台對麵,部署有四門十四斤重炮以及八門九斤重炮。

    如此, 金陵城東部的長江南北兩岸,都會有一座炮台,統稱為金陵東炮台,整個金陵東炮台一共部署有十四斤重炮十門,五斤到十斤的各式火炮二十二門。

    總計為三十二門重炮。

    為了確保長江中遊的安全,避免明廷水師沿江而上威脅到金陵城的安全,大楚帝國不僅僅在金陵城構築了江防炮台,同樣也在鎮江府圌山、常州府江陰、鬆江府吳淞這三個地方構築了炮台。

    鎮江府的江防炮台,盡管構築時間不久,但是形成戰鬥力卻是非常快速,在楚軍剛拿下鎮江後沒幾天,楚軍陸軍就已經在這裏構築了一個簡陋的炮台,並部署了十多門火炮, 後續又特地抽調了一批二十多門火炮增援該地,目前鎮江炮台總計有火炮三十多門。

    火力密度一點也不比金陵炮台差, 隻不過這些炮台,暫時還是以野戰炮兵陣地而存在,防禦能力還稍微差了些。

    常州府江陰炮台, 這裏因為江麵狹窄,地勢也比較良好更加適合構築為大型江防要塞。

    因此在這裏楚軍不單想要構築了一個大型的江防炮台,還構築了麵向地麵進攻的大型堡壘,甚至還打算在江陰背麵開辟一個海軍基地呢。

    這是一個同時可以打擊江麵,並抵抗地麵進攻,駐防海軍戰艦的大型綜合要塞。

    而在大楚帝國高層心中,江陰炮台的重要性,更要超過鎮江東炮台乃至金陵東炮台。

    這地方,才是封鎖長江,避免敵軍戰艦沿江而上的最佳戰略要地。

    所以江陰炮台的設計規模非常龐大,預計構築上百個炮位,並且其中絕大部分還會是重炮炮位。

    甚至不少炮位都是按照還在開發中的十八斤重炮乃至二十四斤重炮來設計並建造的。

    隻不過整個工程量會非常龐大,再加上目前大楚帝國的重型火炮產能也有限,估計哪怕是現在這種緊張的戰爭時期裏,最少都需要一年以上的工期。

    因此暫時來說,江陰炮台和鎮江炮台一樣,說是炮台呢,但實際上就是一個野戰炮兵陣地……

    火炮倒是有不少, 足足有四十多門, 這主要是海軍那邊出力,拿出了一部分火炮用於該炮台。

    最後則是鬆江府的吳淞炮台,這個炮台比較特殊一些,因為這個炮台其實並不是為了封鎖長江的。

    這地方已經是長江入海口了,整個入海口江麵幾十公裏呢嗎,哪怕是隻計算吳淞炮台到對麵崇明島那也是十幾公裏寬呢。

    就以當代的火炮有效射程來說,根本不可能封鎖這麽寬闊的江麵。

    這個吳淞炮台,其實是用來封鎖鬆江府境內的黃浦江的,阻擋敵軍的戰艦沿著黃浦江殺入鬆江府腹地,再沿著水網深入江南腹地。

    為此,大楚帝國在這裏構築了吳淞炮台,並且和江陰炮台一樣,同樣也構築了駐防堡壘,駐防了足足數千人的兵力。

    大楚帝國陸軍核心主力部隊的第一師所屬第四步兵團就駐防在這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