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六十章 地圖修鐵路(1/5)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3378更新時間:2023-03-16 23:43:29

    大楚帝國山東行省濟南府,此地曆來都是山東地區的水運樞紐以及工商業重鎮,不過之前的發展很一般,現在發展的其實也不咋地。杌

    發展的不咋地,這是羅誌學抵達濟南城後的第一印象。

    當然,這種發展不咋地,是說和南方的一些經濟發展良好的大城市相比,是大楚帝國內部進行的比較。

    如果拿出來和前明時期,乃至以往的任何一個王朝時期進行對比,那麽今時今日的濟南城都能吊打。

    並且是差了十幾層差距的吊打。

    工業化時代的濟南,哪怕是在羅誌學的眼裏發展的不如意,但也遠遠不是農業時代的城市可以相提並論的。

    不管是工商業產值,還是民眾生活水準,那都是需要讓農業時代的城市仰望的存在。

    這是生產力導致的巨大差距!杌

    禦用馬車行走在街道的時候,羅誌學看著城市裏的道路,橋梁還有街道周邊的建築,心中暗自估摸著,濟南城的發展,至少落後南方大城市十年以上。

    城市基礎建設上,大概也就和金陵城十年前的時候差不多。

    這種親眼所看到的直觀場景,遠遠要比在文件上看各種報告書以及冷冰冰的數字要顯得更加直觀,更讓人清楚當地的發展困局。

    並且羅誌學更加清楚,濟南城的發展落後,並不是個例,而是長江以北各省的普遍情況。

    哪怕是帝國大力扶持的天津以及遼東這兩片主要的北方工業區,在經濟活力上也遠不如南方的長三角工業帶以及珠三角工業帶。

    之所以如此,還是明末時期北方數省遭到了嚴重的戰亂破壞分不開關係。

    以山東為例,山東地區因為地處北方,在宋金元等時期裏都保守戰亂影響,人口稀少,經濟發展不咋地。杌

    金朝時期更是因為戰爭以及金朝自身剝削的問題,倒是元初時期裏當地的人口隻剩下百來萬,這種情況在元朝時期也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為何?

    元王朝的統治階層可是蒙古人,他們當時的統治核心地區就是在北方地區,對北方地區的漢人自然是多有壓榨,同時蒙古人因為是遊牧民族的緣故,很喜歡圈地放牧養馬,這圈的地,可都是農田!

    而當時山東的益都馬場,就是元王朝在華北地區裏最為重要的一個大型牧場之一……當地大量的耕地都被蒙古人用來放牧養馬了,可想而知當地的糧食產量肯定不咋地,人口也不咋地。

    明朝收複此地的時候,此地人口稀少,大量土地也是無人之地,後來明王朝在當地鼓勵開墾才讓當地逐步恢複元氣。

    等到洪武二十六年的時候,山東的耕地麵積已經有了七千多萬畝,全國各省裏名列第三。

    等到明王朝朱棣定都幽州,京杭大運河成為交通要道後,運河沿岸的山東也順勢發展了起來,不過隻局限於明王朝前中時期。杌

    等到明王朝後期,尤其是東擄人崛起後,山東又悲催了……一邊是各種義軍,叛軍施虐,一邊是東擄時不時繞道蒙古入關劫掠。

    以至於讓山東和北直隸的其他地方一樣,頓時成為了民不聊生的地方。

    當然,最後幾年裏也有楚王朝和明王朝爭霸的戰爭緣故。

    當年雙方大軍圍繞著京杭大運河一路打仗,從江北打到天津乃至打到幽州,山東當地也不可避免受到了戰爭的波及,雙方當時在山東各地也是打的非常激烈的。

    戰爭導致大量青壯死傷,大量農田荒廢。

    也不僅僅山東才這樣,實際上當時的長江以北的諸多省份情況都不咋地,很多地方都是饑民貶低,義軍或叛軍漫山遍野都是。

    楚軍當年北伐所麵臨的最大壓力,都不是明王朝的軍隊或東擄的幹涉之類的軍事壓力,而是北上的數十萬大軍無法在當地獲得足夠的糧食。杌

    在當地無法獲得糧食的話,那麽就隻能千裏迢迢從南方省份組織糧食北運了。

    除了數十萬人的軍人以及文官,稅務巡警等北上人員的口糧外,還需要一部分糧食用來賑濟那些饑腸轆轆的饑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