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六十章 地圖修鐵路(3/5)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3378更新時間:2023-03-16 23:43:29

    所以經常會看見動不動就好幾萬甚至幾十萬人的義軍……但這些所謂的義軍,其實大部分都是被挾裹來的義軍家眷,真正的義軍士兵隻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這種挾裹模式,能夠讓義軍在很短暫的時間裏就拉出一支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大軍,甭管戰鬥力咋樣,但是人數肯定夠。

    所以義軍所過之處,寸草不生是真的。

    當然了,官軍也沒比義軍好到哪裏去,官軍倒是不玩挾裹,但是官軍搶糧啊……

    而且有時候官軍還更壞一些,因為官軍光搶糧不挾裹,就等於把民眾的口糧全帶走後,不管民眾死活了。

    義軍同樣搶光民眾的糧食後,好歹還會把裏頭的青壯挾裹帶走!

    你說不搶糧的官軍?杌

    這天底下還那裏還有不槍糧食的軍隊啊!

    哪怕是楚軍打仗,也是經常玩‘就食於敵’的,在統一戰爭時期打內戰如此,如今跑到邊疆和海外擴張的時候也是如此。

    雖然就食於敵這四個字,看起來比搶糧食要高雅一些,但本質沒什麽區別,頂多楚軍做事的時候手段更加柔和,並且瞄準的目標群體要更特殊,並且人數稀少。

    楚軍一般不會直接動手搶糧,收糧這種事,一般都是稅務部幹的。

    稅務部裏的那些稅警們,為什麽直到現在還如此的臭名昭著,迎風臭十裏啊……就是因為當年收稅收的太狠,而且收稅的目標往往都是地主士紳們。

    畢竟一個地方的存糧,基本都在那些地主老財的手頭上。

    那些苦哈哈的賤民們,榨幹他們也沒幾兩油的,性價比太低了!杌

    所以當年戰爭時期稅務部們的工作目標從來都不是底層民眾,而是中高層,尤其是那些地主老財們最受稅警們的歡迎了。

    當年這些稅警們,每一天的工作不是在抄家,就是在去抄家的路上。

    而這些地主士紳們往往也是掌控著社會輿論話語權的群體……

    對抗不了你,動手也收拾不了你,難道還不能背地裏罵一罵你?

    所以縱然多年過去了,現在各種稅法體係已經深入人心了,士紳商人們也習慣交稅了……但是他們該罵稅警的時候還是會罵。

    稅務部內部對此有種看法,那就是當年收稅的力度還是輕了,以至於有大量前朝餘孽,遺老遺少們殘留。

    ————杌

    北方數省因為早年的戰亂,人口少,土地荒廢,早期基本都集中精力恢複民生,發展農業上了。

    等緩過氣來後,才開始跟進工商業,但是整體發展的速度依舊比較緩慢。

    最終也就形成了羅誌學在濟南城裏所看到的局麵,堂堂一個省城,在交通設施以及建築的麵貌上,甚至還不如長三角的一個普通府城。

    其工業發展也不咋地。

    之前羅誌學看到過報告,濟南府的工商業產值,隻有鎮江府的百分之三十……

    這說的還隻是鎮江府……並不是蘇州府、鬆江府這種大經濟重地的府。

    但是,這也是羅誌學北巡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要親眼看一看北方的發展到底有多落後。杌

    同時向外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帝國打算在北方數省裏投入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及資金扶持,決心搞好北方各省的經濟。

    在羅誌學看來,北方各省還是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的,尤其是在鐵路大規模開通之後,以往困擾北方數省的交通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物流成本下降,這些都對北方地區,尤其是內陸地區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山西那邊的發展路子就是一個值得效仿和學習的例子,山西多山少地,自古以來就不是什麽經濟重地。

    哪怕是到了大楚帝國時期後也是如此,很長遠時間裏山西那邊的經濟發展水平很低下,經濟產值基本上依靠農業……有限的工業也都是一些中小規模的工廠,主要生產普通工業產品,比如布匹,日用鐵製品,小機械等,主要供應與當地的有限市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