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二十九章 迫擊炮(1/5)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5544更新時間:2023-12-12 23:20:08

    時間進入承順三十九年後,大楚帝國內部掀起了一番改進現役步槍,謀圖進入連發步槍的時代。

    而這也算是大楚帝國內部正常的武器更新換代!

    畢竟大楚帝國天天都在打仗,尤其是海外擴張戰爭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海外一線部隊不停的打仗,自然也會不斷的向國內反饋各種武器的優劣,同時提出來新的武器要求。

    比如早幾年的後裝線膛火炮的輕量化要求,再到現在的步槍的連發要求。

    主要是武裝稅警裝備的啟明步槍,在印度那邊執行的幾次武裝征稅行動裏表現的非常優秀,盡管射程以及精度都稍差一些,但是架不住人家是連發,一次裝填後可以持續射擊八發子彈啊!

    其火力相當凶猛,在幾次武裝征稅行動後都是獲得了巨大的步兵火力優勢,打的那些土著抗稅分子哭爹喊娘,甚至因為步兵火力的強悍,以至於都減輕了對火炮的依賴,同時在小規模戰鬥力表現的非常出色,非常有效的降低了海外行動小規模作戰的傷亡。

    這一點更是讓陸軍那邊高度重視,陸軍為什麽要搞大量的仆從軍啊,就是因為當代楚軍有一個局限,那就是大規模戰鬥非常犀利,但是小規模戰鬥力,尤其是遭到土著零星伏擊,偷襲,數十人乃至隻有十幾個人的小規模零星戰鬥力,武器裝備優勢體現的並不夠明顯。

    單發線膛步槍雖然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在這種突如其來的零星戰鬥力其實表現的也不如人意,比如其引以為傲的高射程,其實沒啥卵用……因為那些土著都是偷偷摸摸靠近數十米內使用燧發槍、火繩槍或者是弓箭進行近距離伏擊的。

    己方的單發步槍在反擊的時候,射速依舊顯得不足……畢竟大部分偷襲作戰裏,被伏擊的楚軍在短時間內,很難準確的諸多敵人的具體位置,隻能根據槍聲或其他聲音大概判斷敵人的位置!

    反擊的時候,也是對著大概位置進行壓製射擊為主。

    而這種壓製射擊嚴重依賴更密集的步兵火力,火力密度不夠可沒辦法進行大範圍的壓製射擊。

    但是連發步槍就不一樣了,能夠迅速的打出密集的壓製火力,壓製敵人的繼續偷襲保全自身,甚至創造反擊機會。

    這也是陸軍方麵如此重視連發步槍的緣故。

    武裝稅警那邊配屬的啟明步槍的優秀表現,引起了陸軍和海軍以及近衛軍的高度重視,所以才啟動了下一代小口徑連發步槍的前提設計研究工作,同時想要對現役步槍進行改進,把單發步槍改成連發步槍。

    這一個過程,也是大楚帝國內部比較常見的武器更新換代的動機和原因,一方麵是技術的持續進步能夠搞出來更好的武器裝備,另外一方麵也是軍隊的持續作戰不斷根據戰場上的變化,提出來更多的武器要求。

    以往的多次武器更新換代都差不多!

    統一戰爭時期,楚軍最開始使用的是元年式火繩槍以及長矛作為單兵武器的,但是軍方認為這樣優勢不大,步兵火力不夠,所以搞出來了燧發槍,也就是二年式燧發槍,利用二年式燧發槍開創了線列步兵戰術。

    不過早期的二年式燧發槍性能上還存在諸多缺陷,一線士兵們對這種燧發槍的低擊發率有很多的意見……畢竟隻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全天候擊發率不夠用,平日天氣好還沒什麽,但是在稍微刮風下點小雨的話,二年式燧發槍的擊發率就會急劇下降。

    所以當年大楚帝國的軍隊在打仗的時候,幾乎都是特地挑選好天氣作戰的,從來都不在刮風下雨的天氣裏主動發起什麽戰鬥。

    針對擊發率低的問題,大楚帝國經過多年研發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進,最後搞出來了十三年式燧發槍,通過一係列的改進,尤其是擊發機構的改進,把全天候擊發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八十。

    但是這樣還是不夠,百分之八十畢竟不是百分百,用起來依舊有不少的麻煩。

    到最後,隨著國內化學工業,冶煉工業,加工工藝的持續進步,又大概十年後大楚帝國來了個大創新,拋棄了使用二十年的燧發槍結構,改用火帽擊發機構。

    先是采用十三年式係列步槍裏的新型號進行改裝,改裝後稱之為二十一年式步槍,並在這個基礎上改進設計了全新的火帽擊發槍。

    這也就是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采用火帽擊發機構後,全天候擊發率破天荒的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隻要不是極端特殊的惡劣情況,那麽都能順利擊發,除了擊發機構的改進外,還改良了槍管的製造工藝,增加了烤藍工藝,其槍管顏色也從以往燧發槍的明亮變成了黑不溜秋的黑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