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六十章 第聶伯河上的槍炮聲(1/5)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4974更新時間:2023-12-12 23:20:19

    大楚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簽訂的條約,其意義……好吧,其實也就那樣,因為這是基於大楚帝國強大軍事實力下的條約,哪怕沒有這一次條約,隻要楚國人想,那麽隨時都能重複來一遍。

    甚至楚國人為此投入的軍事力量都不算多,作戰的主力乃是歐洲司令部下屬的地中海艦隊一共十來艘戰艦,以及萬人規模的地麵兵力,這對於龐大的大楚帝國軍事力量而言並不算什麽。

    對於大楚帝國而言,這一次的軍事行動甚至都算不上什麽戰爭,頂多算是一次的地區武裝衝突。

    畢竟大楚帝國可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對奧斯曼帝國正式宣戰過……不過,其實大楚帝國已經很多年沒有正式對外宣戰過了。

    正式的宣戰,還得追溯到當年打準格爾人呢。

    而楚國人的宣戰和後世人常規認為的遞交國書的宣戰也不一樣,楚國人的宣戰指的是在內部發布相應的宣戰詔書!

    簡單來說,楚國人的宣戰,是通過朝報等途徑,廣發聖旨,告訴廣大百姓誰誰罪大惡極惹到了我們,為了子民安全,道義等各種亂七八的原因要打誰。

    並不是指給敵國遞交宣戰文書……然後開打。

    雖然很多時候楚國人也會給那些土著國家遞交各種最後通牒之類的文書,但是這種事一般都是海外某地區的巡撫或軍事將領在處理地區藩務時候的操作,大多時候金陵方麵根本就不知道……

    如果把這種最後通牒,並最後通牒之後就出兵開打的情況也視為宣戰的話……那麽大楚帝國在全球各地,少的時候每年都得幹十幾次呢,次數多的年份可能都得幾十次…

    太誇張了。

    所以在大楚帝國內部的定義裏,這種頂多算地區軍事衝突,正式的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宣戰,得讓天子羅誌學正式下發聖旨,並廣而告之才算。

    在大楚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地區武裝衝突裏,楚國人如願的獲得了想要的東西,黑海通行權以及黑海北部、東北部土地。

    此外打的比較順利,一路打到了君士但丁堡,順帶把奧斯曼的王宮都給炸了不少,所以談判的時候比較占便宜,得到了諸多目標計劃外的好處。

    比如有限的開放市場以及割讓埃及蘇伊士走廊,割讓西亞半島部分地區以及巴士拉地區。

    這裏頭得說明的是,其實這些所謂割讓的西亞半島部分地區,很多並不是奧斯曼人實際控製的……目前奧斯曼人在西亞半島,實際上隻控製了地中海沿岸、紅海沿岸,卡塔爾以北的波斯灣沿岸,巴士拉地區,而半島上的廣泛內陸地區其實是沙漠無人區,人家奧斯曼人都沒把這些地方當成自家領土。

    再往北的話已經不算西亞半島,而是兩河流域了。

    奧斯曼人割讓的西亞半島的部分地區,並不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區,隻局限於西奈半島以南的紅海沿岸、波斯灣沿岸地區,再加上一個不算在西亞半島裏的巴士拉地區。

    而大片的印度洋沿岸以及卡塔爾以南的波斯灣沿岸地區,其中一部分屬於當地土著部落控製,還有一部分則是被楚國人所控製,不過整體而言當地的土著實力非常薄弱,對於楚國人而言和沒有也沒什麽區別。

    這片半島裏除了沿海地區外,還有一大片的內陸沙漠地區,隻不過當代的這片半島內陸沙漠地帶,並沒有什麽人類生存,撐死了也就隻有極少數的沙漠遊牧民族而已。

    實際上不僅僅是這片內陸沙漠,哪怕是整個半島加起來,除了地中海沿岸那一片人比較多外,其他的地區沿海地區人口都沒幾個,根據雙方條約,歸屬大楚帝國一方的半島,當地土著人口加起來估計也就幾十萬……其中大部分原本歸屬奧斯曼地區的人口,奧斯曼會自行撤走。

    因此未來楚國人得到的這一片地區,其實絕大部分都是荒漠,根本沒幾個人的地方。但是大楚帝國之所以還是要拿到這一片地方,主要還是為了確保西亞沿海地區的安全,尤其是紅海沿岸安全以及未來的蘇伊士鐵路,乃至運河的安全。

    所以才會在談判裏加入這些條件,而談判中確定邊界的時候也很有意思。

    楚國人對著地圖,在西奈半島最南端和巴士拉之間畫了一條直線,說以後這條線北邊的還是歸屬你們奧斯曼人,南邊的就屬於我們大楚帝國了,你們有沒有意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