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八章 幾座天下幾個人(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14966更新時間:2022-01-28 01:30:21

    李槐似懂非懂。

    陳平安一邊走一邊在身前隨手畫出一條線,“打個比方,這我們每個人人生道路的一條線,來龍去脈,我們所有的心性、心境和道理、認知,都會不由自主地往這條線靠攏,除了書院夫子和先生,絕大部分人有一天,都會與讀書、書籍和聖賢道理,表麵上愈行愈遠,但是我們對於生活的態度,脈絡,卻可能早就存在了一條線,之後的人生,都會按照這條脈絡前行,甚至連自己都不清楚,但是這條線對我們的影響,會伴隨一生。”

    然後陳平安在那條線的前端,周圍畫了一個圓圈,“我走過的路比較遠,認識了很多的人,又了解你的心性,所以我可以與老夫子說情,讓你今晚不遵守夜禁,卻免去責罰,但是你自己卻不行,因為你現在的自由……比我要小很多,你還沒有辦法去跟‘規矩’較勁,因為你還不懂真正的規矩。”

    李槐直愣愣盯著陳平安,突然哭喪著臉,“聽是聽不太懂的,我隻能勉強記住,陳平安,我怎麽覺得你是要離開書院了啊?聽著像是在交代遺言啊?”

    兩人已經走到李槐學舍附近,陳平安一腳踹在李槐屁股上,氣笑道:“滾蛋。”

    李槐揉著屁股走到學舍門口,轉頭望去。

    陳平安還站在原地,朝他揮了揮手。

    總是這樣。

    ————

    陳平安回到崔東山院子,林守一和謝謝都在修行。

    練氣士一旦走上修道之路,躋身金丹地仙之前,往往不分晝夜。

    由不得修行之人不斷絕紅塵,清心寡欲。

    陳平安輕輕歎息一聲。

    開始在院子裏練習天地樁,倒立行走。

    以一口純粹真氣,溫養五髒六腑,經脈百骸。

    傳說躋身武夫第七金身境後,行氣既九,可以達到鼻中無出入之氣的絕佳境界。

    到了武夫十境,也就是崔姓老人以及李二、宋長鏡那個境界的最後階段,就可以真正自成小天地,如一尊遠古神祇蒞臨人間。

    善用氣者,噓水,可使得江水逆流,噓水,焚湖煮海。亦可身處大疫之中,而不染纖毫,萬邪不侵。

    即是此理。

    陳平安突然想起那趟倒懸山之行,在街上偶遇的一位高大女子。

    當時陳平安眼力淺,看不出太多門道,如今回想起來,她極有可能是一位十境武夫!

    武夫合道,天地歸一。

    崔東山不在院子。

    出現在了東華山之巔。

    與茅小冬站在一起。

    崔東山說了一些不太客氣的言語,“論教書傳道,你比齊靜春差遠了。你隻是在對房屋窗戶四壁,縫縫補補,齊靜春卻是在幫學生弟子搭建屋舍。”

    茅小冬罕見沒有跟崔東山針鋒相對。

    崔東山緩緩道:“趙繇從小衣食無憂,天資聰慧,性情溫良,就得教他放棄一些東西,理解這個世道的艱難困苦,才真正知曉心中所學、手中所有的珍貴。宋集薪貌似跋扈、鋒銳,實則內心自卑、軟怯,必須以某些近儒的法家學問,讓其內心強大,規矩分明,治國一事,務必棄小聰明而取大智慧,既不偏離儒家太遠,又最終走向正途。而我家先生,習慣了一無所有,內心極其堅硬,但是又無所依,恰恰得讓他學會拿起了一些東西,然後不斷去讀書識人,然後將那些自己不斷琢磨出來的道理,當做一葉扁舟泛苦海的壓艙石。這就叫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茅小冬終於開口說道:“我不如齊靜春,我不否認,但這不是我不如你崔瀺的理由。”

    崔東山笑道:“跟我這種貨色比,你茅大山主也不嫌磕磣?”

    茅小冬扯了扯嘴角,不屑言語。

    崔東山笑嗬嗬道:“啥時候正式躋身上五境?我到時候給你備一份賀禮。”

    茅小冬不願回答這個問題,心情沉重,“劍氣長城那邊,會不會出現大問題?諸子百家現在如此活躍,紛紛押注九大洲的各個世俗王朝,大大的違反常理,我怎麽覺得……”

    茅小冬不再繼續說下去。

    崔東山感慨道:“浩然天下都覺得那撥刑徒抵禦妖族,是我們九大洲習以為常和劍修職責所在、天經地義的事情,至於真相和結果如何,拭目以待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