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河之畔遇陸地蛟龍(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5530更新時間:2022-01-28 01:31:37

    兩人沿著一條入海的滔滔江河行走,河麵寬達數裏,可還這不是那條名動一洲的入海大瀆,傳聞那條大瀆的水麵一望無垠,許多綠鶯國百姓一輩子都沒機會去往對岸。

    江風吹拂行人麵,暑氣全無。

    隋景澄問道:“前輩,如果那位世外高人一直沒有出現,我希望自己還是能夠成為你的弟子,先當記名弟子,哪天前輩覺得我有資格了,再去掉‘記名’二字。至於那位崔前輩,願不願意傳授我仙法,願不願意為我指點迷津,我不會強求,反正自己一個人都修行三十年了,不介意等到前輩遊曆返鄉。”

    陳平安轉頭打量著那條水勢洶湧的河水,笑道:“不成為他的弟子,你會後悔的,我可以保證。”

    隋景澄搖搖頭,斬釘截鐵道:“不會!”

    陳平安說道:“我們假設你的傳道人從此不再露麵,那麽我讓你認師父的人,是一位真正的仙人,修為,心性,眼光,無論是什麽,隻要是你想得到的,他都要比我強許多。”

    當然了,那家夥修為再高,也還是自己的弟子學生。

    以前陳平安沒覺得如何,更多時候隻當做是一種負擔,現在回頭再看,還挺……爽的?

    隋景澄語氣堅決道:“天底下有這種人嗎?我不信!”

    陳平安說道:“信不信由你,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等你遇到了他,你自會明白。”

    隋景澄頭戴冪籬,手持行山杖,將信將疑,可她就是覺得有些鬱悶,哪怕那位姓崔的前輩高人,真是如此道法如神,是山上仙人,又如何呢?

    隋景澄知道修行一事是何等消磨光陰,那麽山上修道之人的幾甲子壽命、甚至是數百年光陰,當真比得起一個江湖人的見聞嗎?會有那麽多的故事嗎?到了山上,洞府一坐一閉關,動輒數年十年,下山曆練,又講究不染紅塵,孑然一身走過了,不拖泥帶水地返回山上,這樣的修道長生,真是長生無憂嗎?何況也不是一個練氣士清淨修行,登山路上就沒有了災厄,一樣有可能身死道消,關隘重重,瓶頸難破,凡夫俗子無法領略到的山上風光,再壯麗奇絕,等到看了幾十年百餘年,難道當真不會厭煩嗎?

    隋景澄有些心煩意亂。

    陳平安停下腳步,撿起幾顆石子,隨便丟入河中。

    隋景澄麵朝江水,大風吹拂得冪籬薄紗貼麵,衣裙向一側飄蕩。

    這條河邊道路也有不少行人,多是往來於龍頭渡的練氣士。

    有一位大漢拍馬而過的時候,眼睛一亮,猛然勒馬而行,使勁拍打胸膛,大笑道:“這位娘子,不如隨大爺吃香的喝辣的去!你身邊那小白臉瞅著就不頂用。”

    隋景澄置若罔聞。

    那漢子一個躍起,飄落在隋景澄身邊,一手斜向下,拍向隋景澄渾圓處。

    不等得逞,下一刻壯漢就墜入河水中去。

    是給陳平安一把按住腦袋,輕輕一推,就重重摔入了河中。

    這一顆石子濺起的水花就有些大了。

    那漢子使勁鳧水往上遊而去,嗷嗷叫,然後吹了聲口哨,那匹坐騎也撒開馬蹄繼續前衝,半點找回場子的意思都沒有。

    隋景澄緊張萬分,“是又有刺客試探?”

    陳平安搖頭道:“沒有的事,就是個浪蕩漢管不住手。”

    隋景澄一臉委屈道:“前輩,這還是走在路邊就有這樣的登徒子,若是登上了仙家渡船,都是修道之人,若是心懷不軌,前輩又不同行,我該怎麽辦?”

    陳平安說道:“之前不就與你說過了,到了龍頭渡,我會安排好的。”

    隋景澄眼神哀怨道:“可是修行路上,那麽多萬一和意外。”

    陳平安也不多說什麽,隻是趕路。

    隋景澄跟上他,並肩而行,她說道:“前輩,這仙家渡船,與我們一般的河上船隻差不多嗎?”

    陳平安點頭道:“差不多,遇上天上罡風,就像尋常船隻一樣,會有些顛簸起伏,不過問題都不大,哪怕遇上一些雷雨天氣,閃電雷鳴,渡船都會安穩度過,你就當是欣賞風景好了。渡船行駛雲海之中,諸多風景會相當不錯,說不定會有仙鶴跟隨,路過了一些仙家門派,還可以看到不少護山大陣蘊含的山水異象。”

    隋景澄笑道:“前輩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陳平安心中歎息,女子心思,婉轉不定,真是棋盤之上的處處無理手,怎麽贏得過?

    不過真要遇上了心儀女子,對不對,贏不贏,好像也無所謂。

    陳平安緩緩道:“大道本心如璞玉,雕琢磨礪,每一次下刀,肯定都不好受。但是每次不好受,隻要熬過去了,就是所謂的修道有成。這與你將來循序漸進修行仙法,一樣重要,不然就是瘸腿走路,很容易摔下山。世事重力不重理,世人修力不修心,很多,許多人也可以怡然自得,與世道達成一個平衡,可以讓人泰然處之,其中對錯,你自己多看多想,好人身上會有壞毛病,惡人身上也會有好道理。隻需記住一點,多問本心。這這麽個大致的道理,也是從我一個曾經想要殺之後快的人身上,學來的。”

    隋景澄點點頭,“記下了。”

    陳平安一邊走,一邊伸出手指,指了指前邊道路的兩個方向,“世事的奇怪就在於此,你我相逢,我指出來的那條修道之路,會與任何一人的指點,都會有所偏差。比如換成那位早年贈送你三樁機緣的半個傳道人,若是這位雲遊高人來為你親自傳道……”

    “最終,就會變成兩個隋景澄。選擇越多,隋景澄就越多。”

    陳平安伸手指向一邊和另外一處,“當下我這個旁觀者也好,你隋景澄自己也罷,其實沒有誰知道兩個隋景澄,誰的成就會更高,活得更加長久。但你知道本心是什麽嗎?因為這件事,是每個當下都可以知道的事情。”

    陳平安沿著其中一條路線走出十數步後,停下腳步,指向另外那條路,“一路走來,再一路走去,不論是吃苦還是享福,你始終腳步堅定,然後在某個關隘上,尤其是吃了大苦頭後,你肯定會自我懷疑,會環顧四周,看一看人生中那些曾被自己舍棄了的其它可能性,細細思量慢慢琢磨之後,那個時候得出的答案,就是本心,接下去到底該怎麽走,就是問心。”

    “但是我告訴你,在那一刻的時候,會有一個迷障,我們都會下意識去做一件事,就是想要用自己最擅長的道理,說服自己,那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因為隻要一個人沒死,能夠熬到人生道路的任何一個位置,每個人都會有可取之處。難的,是本心不變道理變。”

    隋景澄怯生生問道:“如果一個人的本心向惡,越是如此堅持,不就越是世道不好嗎?尤其是這種人每次都能汲取教訓,豈不是越來越糟糕?”

    陳平安點頭道:“當然。所以這些話,我隻會對自己和身邊人說。一般人無需說,還有一些人,拳與劍,足夠了。對於這些人來說,不夠的,隻是拳頭不夠硬,出劍不夠快。”

    至於更多,陳平安不願意多講。

    因為隋景澄心思細膩且聰慧,說多了,反而一團亂麻,在本心之外,有很多當時最對的道理,會在人生道路不斷被下一個道理覆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