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洲大地皆起劍(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9570更新時間:2022-01-28 01:31:46

    劉羨陽後仰倒地,腦袋枕在雙手之上,說道:“其實我當時很想告訴他,有沒有可能,顧璨他娘親其實根本就不介意那點閑言碎語,是你陳平安自己一個人躲這兒瞎琢磨,所以想多了?不過到最後,這種話,我都沒說出口,因為不舍得。不舍得當下的那個陳平安,有任何的變化。我害怕說了,陳平安開竅了,對我劉羨陽就再沒那麽好了,這些都是我當時的私心,因為我當時就知道,今天對顧璨沒那麽好了,明天自然會對我劉羨陽也少一些好了。可是當我走一個洲走到這裏,這麽多年過去後,所以我現在很後悔,不該讓陳平安一直是那個陳平安,他應該多為自己想一想的,為什麽一輩子都為別人活著?憑什麽?就憑陳平安是陳平安?”

    黃昏之中,江畔石崖,清風拂麵。

    今夜應該還會是那明月在天。

    張山峰沉默許久,小聲問道:“什麽時候回家鄉看看?”

    劉羨陽躺在那邊,閉上眼睛,“爭取早一點,最短十年吧。”

    張山峰感慨道:“是要早一些回去。書上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我們修道之人,其實很難,山上不知寒暑,好像幾個眨眼功夫,再回去家鄉,又能剩下什麽呢?又可以與誰炫耀什麽呢?哪怕是家族猶在,還有子孫,又能多說些什麽?”

    劉羨陽說道:“我對家鄉沒什麽感情,回去不是為了像誰證明什麽,所以返回寶瓶洲,第一個要去的地方,不是那座小鎮,第一個想要要見到的人,也不是陳平安。”

    張山峰轉頭望去,“有心結?”

    劉羨陽依舊閉著眼睛,微笑道:“死結唯有死解。”

    劉羨陽睜開眼,猛然坐起身,“到了寶瓶洲,挑一個中秋團圓夜,我劉羨陽要夢中問劍正陽山!”

    張山峰輕聲問道:“不等陳平安一起?”

    劉羨陽雙手環胸,大笑道:“別忘了,一直是我劉羨陽照顧陳平安!”

    不過劉羨陽也沒忘記。

    其實從兩人認識第一天起,就是陳平安在那條泥瓶巷救了他劉羨陽。

    張山峰沒覺得劉羨陽在說什麽大話。

    因為陳平安當年多有念叨,有個叫劉羨陽的家夥,照顧他了很多,也教會他很多。

    唯獨最要好朋友的兩人,關於他們少年時的相逢與離別,陳平安一字未提。

    劉羨陽突然轉頭望去東北方向。

    心有所動。

    劉羨陽突然說道:“我得睡會兒。”

    張山峰有些無奈,跟自己師父挺像啊。

    遠處。

    一襲儒衫與一襲道袍,兩位老人同時感歎一聲。

    尤其是火龍真人更是感傷。

    因為當初那個遠遊倒懸山之前拜訪趴地峰的老友,是第一個戰死在劍氣長城南方的北俱蘆洲劍仙。

    如今北俱蘆洲得知消息後,才會有此動靜。

    這是北俱蘆洲代代傳承的古老傳統。

    舉洲祭劍。

    劍氣衝天。

    天下皆知。

    ————

    芙蕖國那座小山頭之上,陳平安安安靜靜待了三天,既練拳也修行。

    關於修道之人的吐納一事,陳平安從未如此專心致誌,盤腿一坐,便可全然忘我。

    時辰一到,劉景龍的那座可以抵禦元嬰三次攻伐的符陣,便自行消散。

    這些動靜才讓陳平安睜開眼。

    先前陳平安就已經脫掉了那件黑色法袍,換上了一襲普通青衫,陳平安背起竹箱,又取出了那根普普通通的青竹行山杖,走下山去。

    再次像那負笈遊學的青衫讀書人。

    下五境修士的清淨修行,除了煉化天地靈氣收入自身小天地的“洞天福地”之外,亦可堅韌筋骨,異於常人,躋身了洞府境,便可筋骨堅重,腴瑩如青玉,道力所至,具見於此。躋身了金丹境後,更進一步,筋骨與脈絡一起,有了“金枝玉葉”的氣象,氣府內外,便有雲霞彌漫,經久不散,尤其是躋身元嬰之後,如在關鍵竅穴,開辟出人身小洞天,將那些凝練如金丹汁液的天地靈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孕育出一尊與自身大道相合的元嬰小人兒,這便是上五境修士陽神身外身的根本,隻不過與那金丹差不多,各有品秩高低。

    這便是練氣士的根骨與資質。

    所謂修道之人的根骨,便是人身小天地,承載靈氣的器物,到底有多大。

    至於資質,則是走上修行之路後,可以決定練氣士能否躋身地仙,以及金丹、元嬰的品秩有多好。練氣士修行的快慢,會出現天壤之別的差距。

    而性情一事,即是修心,最是虛無縹緲,卻往往在關鍵時刻會掉鏈子,也會莫名成事。例如當初宮柳島劉老成,何等心誌堅毅,可偏偏是那情愛而生的一點心魔,就差點讓這位寶瓶洲唯一的上五境野修早早身死道消。藕花福地的陸舫,更是為情所困,一甲子之內,薑尚真化名的周肥,為他那般護道,依舊未能徹底打開心結。

    再看薑尚真,似乎明明沾染更多情愛泥濘,卻半點無此心魔作祟。

    皆是性情各異使然。

    至於機緣一事,則苦求不得,看似隻能靠命。

    當初神誥宗的賀小涼,桐葉洲太平山的黃庭,當然還有跟陳平安很熟悉的李槐,就都屬於命好到不講道理的那種人。

    如今陳平安煉化成功兩件本命物,水府水字印與大驪五色土,營造出山水相依的大好格局。

    修行一事,便快了許多。

    靈氣的汲取與煉化,愈發迅速且穩固。

    所以可以說,隻要陳平安願意尋求一處山清水秀的靈氣之地,哪怕留在小山頭原地不動,就這麽一直枯坐下去,日夜皆修行,其實都在增長修為和境界。

    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麽越是修道天才,越不可能常年在山下廝混,除非是遇到了瓶頸,才會下山走一遭,靜極思動,才會在研習仙家術法之外修心,梳理心路脈絡,以免誤入歧途,撞壁而不自知。許多不可逾越的關隘,極其玄妙,興許挪開一步,就是別有洞天,興許需要神遊天地間,看似繞行千萬裏,才可以厚積薄發,靈犀一動,便一舉破開瓶頸,關隘不再是關隘。

    對於一般修士來說,第三境是一道不大不小的關隘,被山上稱為“留人境”。

    不過這種說法,在傳承有序的宗字頭仙家,從來是無稽之談。

    這就是為什麽山澤野修那麽羨慕譜牒仙師的緣故。

    他們要磕碰到頭破血流也未必能找出前行道路的三境難關,對於大仙家子弟而言,根本就是舉手抬掌觀手紋,條條道路,纖毫畢現。

    而陳平安的三境,就是山澤野修的三境。

    因為關於修行一事,好像從來沒有人給出任何具體的指點。

    早先是長生橋斷且碎,聊這個,沒意義。

    後來是背劍練拳,用心專一。

    之前在綠鶯國龍頭渡,名為翠鳥的仙家客棧那邊,劉景龍其實有細細說過下五境修行的關鍵,不過畢竟雙方不同門不同脈,齊景龍又礙於山上規矩和忌諱,不可能探究陳平安的各大氣府狀況,針對陳平安一一指路,所以說許多劉景龍的傳道解惑,對於剛剛步入練氣士三境的陳平安,還是粗略的以後事,不是當下的細致事。可即便如此,齊景龍的那些說法,依舊是當之無愧的金玉良言。

    因為注定無錯。

    這需要齊景龍站在山上極高處,才能夠說得明白透徹。

    陳平安當然會牢牢記在心頭。

    這不就喝上了劉景龍留下的那壺酒,小口慢飲,打算最少留個半壺。

    煉化初一十五,還是難熬。

    如今體魄傷勢遠未痊愈,所以陳平安走得愈發緩慢和小心。

    不過當陳平安臨近鹿韭郡邊境的時候,有所察覺。

    隻是依舊假裝不知道罷了。

    處理這類被盯梢的事情,陳平安不敢說自己有多熟稔高明,但是在同齡人當中,應該不不會太多。

    早一些,有書簡湖元嬰修士李芙蕖的暗中跟隨,就被陳平安察早早覺到異樣,後來與北俱蘆洲京觀城高承的相互算計,再到那第二撥割鹿山刺客。

    何況當下這名鬼鬼祟祟的刺客,也確實算不得修為多高,並且自認為隱蔽而已,不過對方耐心極好,好幾次看似機會大好的處境,都忍住沒有出手。

    陳平安便由著那名刺客幫自己“護道”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