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八十五章 無話可說(3/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41424更新時間:2022-01-28 01:34:48

    尤其是那些個在根深蒂固的千年豪閥,對這件事,其實是最有想法和說法的,但是一樣誰都沒有冒失開口。

    禮聖緩緩笑道:“不用拘束,是站是坐,可以隨意。飛升境不用壓製修士氣象,武夫不用刻意約束氣勢,劍修和山水神靈,同理。”

    議事地點,是文廟廣場,可事實上,人人身在禮聖天地中。

    符籙於玄率先施展術法,盤腿而坐,悄然撤去障眼法,一襲極為寬鬆的紫色道袍,法袍背後繪有黑白兩色的陰陽魚圖案。

    腰間所懸那枚酒葫蘆,開始綻放出璀璨星光,仿佛已經煉化了一整條絢爛星河。

    火龍真人緊隨其後,懸空而坐,雙手疊放在腹部,開始打盹,似睡非睡,道袍雙袖上的兩條火龍,開始緩緩遊曳。

    龍虎山天師府當代大天師,背著一把桃木劍而非仙劍萬法,也緩緩落座,出現一張蒲團,趙天籟開始呼吸吐納。

    不知為何好像受傷不輕的鐵樹山郭藕汀,這頭飛升境大妖,同樣沒有見外,直接祭出了一把古意蒼茫的鏡子,開始養傷。一把鏡子,即便被這位道號幽明的大妖大煉為本命物,依舊相較於主人身形,它顯得大如一座山崗。

    飛仙宮懷蔭,坐在了一張小榻上。

    禿鷲少年一般麵容的扶搖洲大修士劉蛻,席地而坐,身前還有一張案幾,一座香爐,紫煙嫋嫋。

    一些個原本打算有樣學樣、也跟著隨意些的,在瞧見郭藕汀那邊的景象後,大多猶豫一番,還是選擇站立。

    因為郭藕汀在祭出那把名動天下的照妖鏡老祖宗後,鏡子大如蒲團,可是郭藕汀卻已經小如芥子。

    並非郭藕汀有意施展什麽神通,禮敬禮聖,而禮聖也未刻意針對這頭飛升境妖族修士。

    聖人天地,規矩使然。

    白帝城鄭居中,雙手負後,隨意打量起兩邊人物,看過那些各具道氣異象的道門高真過後,就去看那些佛門大德高僧。

    鄭居中自有眼力,去看到一些不同尋常的道人法相和高僧寶相。

    除了玄空寺的了然和尚,一手托樹葉一片,正在低頭凝視,是依舊在想如何將掌上葉,變作那樹上葉。

    還有一位僧人,身邊有一條好似光陰長河的纖細溪澗,就像已經被僧人以佛法截斷,環繞四周,緩緩流淌,分別有顧、鑒、咦三個金色文字,屹立不動。僧人背後,竟是一位身形模糊、卻是人間天子君主的寶相顯化。

    身旁一位僧人,身後寶相顯化,是一位威嚴武將,一手持棍棒,一手按長劍,腳邊有那踞地獅子。

    另外一位低頭僧人,雙手合十,身後寶相顯化,竟是一位老農模樣的莊稼漢,好似行走田壟間,步步綿密回互。

    還有一位垂垂老矣的年邁僧人,形容枯槁,由於心有佛法三問,那些文字便大道顯化為三串佛珠,如同三處文字關隘。天下佛門叢林,將其視為黃龍三關。

    文廟教主,董老夫子緩緩開口說道:“第二事。文聖重塑神像,文廟陪祀位置不變。”

    左右,劉十六,陳平安,這三位文脈嫡傳,幾乎同時與自家先生作揖行禮。

    禮聖,亞聖,三位文廟教主,所有儒家聖賢,此外所有議事之人,都一樣向老秀才或抱拳、或合十、或稽首、或作揖致禮。

    老秀才神色肅穆,坦然受這一禮。

    說實話,老秀才什麽大場麵沒見過,什麽大風波沒有經曆過,三教辯論贏了兩場,文廟議事無數,學宮書院講學一場又一場,一場三四之爭,神像被搬出文廟,打砸殆盡,弟子流散各方,老秀才合道三洲山河,拽過至聖先師的袖子,與禮聖吵得麵紅耳赤,一腳踩踏下一座中土山嶽,在天幕伸長脖子求那道老二砍……

    但可能今天因為三位弟子都在的緣故,老人才顯得格外神色認真。

    最後老秀才與眾人作揖還禮。

    這樣的老秀才,其實不常見的。

    遙想當年,還是文聖時,學究天人,如日中天。

    那會兒,與老秀才坐而論道,幾乎就隻能想著怎麽少輸點了。

    阿良嘿嘿笑道:“可喜可賀,老秀才終於又是一條有官身的大腿了,以後在文廟這邊跟人吵架,我算是有底氣了。我與老秀才聯手,天下無敵啊。”

    隻要有老秀才在場,保管一人單挑一大片,他阿良闖了禍,反而就可以搬條板凳坐著看戲了。

    不過在那劍氣長城,當年也曾有劍修在無事牌上寫下類似一句,我與阿良聯手,可斬飛升大妖。

    更有劍修,留下一句肺腑之言,阿良如果將來躋身十四境,一定是合道臉皮。

    然後就又有不敢署名的劍修,借著酒勁壯膽,以及趁著二掌櫃當時不在鋪子蹭酒喝,鬼鬼祟祟在一旁加了塊無事牌,寫下一句:放你娘的屁,這場大道之爭,狗日的爭不過二掌櫃。

    左右冷聲道:“正經點。”

    阿良埋怨道:“我這樣的正經人,你上哪兒找去。哦,隻有喝酒的時候想著我結賬,罵架的時候就不讓我沾光了啊。我阿良那白璧微瑕的名聲,咋來的,還不是就因為那麽點酒債?”

    左右開始沉默不語,懶得跟他廢話。

    阿良身體後仰,望向陸芝,劍氣長城那些老光棍、小兔崽子,都是些不開竅的,不曉得陸芝姐姐的那份絕色,得從後邊看嗎?

    陸芝依舊閉眼,卻說道:“找砍?”

    阿良收回視線,雙手抖了抖儒衫衣領,瞧瞧,隻是換了身行頭,陸芝姐姐就要不敢多看自己一眼了。

    齊廷濟微笑道:“亞聖要說第三事了。”

    阿良立即正色,不再嬉皮笑臉。

    果不其然,亞聖開始說那第三件事。

    是關於南婆娑洲、扶搖洲、金甲洲和桐葉洲的重建事宜。

    因為涉及太多細節,每一位議事成員身前,都出現了一本不薄的冊子。

    至於為何沒有提到寶瓶洲,就值得玩味了。

    所以一時間,視線多有投向那宋長鏡、天君祁真和雲林薑氏家主,這三位,都算是此次文廟議事的寶瓶洲話事人。

    至於那位年輕隱官,顯然不在此列。

    亞聖在眾人翻閱冊子的時候,提醒了一句,“諸位可以暢所欲言。”

    文廟副教主,韓老夫子說道:“若有疑問,我可以為諸位詳細解惑。”

    皚皚洲財神爺劉聚寶,看得尤其仔細。

    隻說在那桐葉洲,劉氏就投入不少的神仙錢,除此之外,寶瓶洲的大驪宋氏,還有北俱蘆洲,以及玄密王朝的鬱泮水,其實人人有份。

    所以哪怕是宋長鏡,也開始一頁一頁翻閱冊子,沒有任何內容遺漏。

    而分別來自扶搖洲和金甲洲的兩大王朝新帝,更是不敢錯過任何一個字。

    鄭居中因為是扶搖洲的收官人,所以也耐著性子看過一遍,合上書籍後,開始計算得失。

    如果說鄭居中是最快看完冊子的那個人,那麽陳平安就是最慢翻完的人,沒有之一。

    其實這本冊子,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某個別洲勢力,比如白帝城,皚皚洲劉氏,在這四洲扶持仙家山頭傀儡的約束力大小,以及文廟這邊具體的規矩界線所在。其實任何一個界線模糊地帶,都會引發極多的山上糾紛,若是今天文廟不議此事,那就無非是一切規矩照舊,再簡單不過,山上的勾心鬥角,是一門積澱數千年的學問了,隻要是個傳承悠久的宗門,都不陌生,一個比一個擅長。

    至於文廟編撰的這本冊子,提出了重建山河一事的補償方案,看似條目清晰,但意義不大,因為隻給出了一個大方向,何況落實在事上,到時候真正對接雙方,是山上宗門,和那山下王朝。

    鄭居中,劉聚寶,鬱泮水,都有問題。

    扶搖洲的劉蛻,作為曾經的飛升境大修士,自家宗門曾經手握三王朝,王朝藩屬更有二十餘國。

    試圖在桐葉洲選址下宗的北俱蘆洲大劍仙白裳,往桐葉洲秘密傾斜人力物力的大源王朝,盧氏皇帝不宜開口,國師楊清恐卻必須發聲。

    如今大驪王朝依舊占據寶瓶洲半壁江山的宋長鏡,也不例外。

    一一詢問,韓老夫子一一回答,有些答案,顯然不讓人滿意。隻是除了白帝城城主和宋長鏡,就再無人當麵與那位文廟副教主“討價還價”。

    至於玉圭宗宗主韋瀅,則始終默不作聲,反而是關係不大的武聖吳殳,主動站在那些大宗門大山頭的對立麵,希望文廟訂立的規矩更加嚴密。

    陳平安已經將冊子看完一遍,卻又重新再翻一遍。

    對於這個年輕人,如果是隻有一個“隱官”粗略印象的山巔修士,興許會覺得陳平安是在惺惺作態,故作認真姿態,但是每一個避暑行宮一脈劍修,就會很清楚,隱官大人最精通也是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把一本書從厚看薄,避暑行宮堆積如山的秘錄檔案,陳平安幾乎本本都看,而且還要看成一本本冊子,再將一本冊子看成幾張或是數十張便簽,以便隱官一脈劍修最快翻檢。

    除了翻閱冊子,陳平安當然也在仔細觀察那些言語之人。

    說不定其中某個,甚至數個,就會是那萬瑤宗韓玉樹的同道中人。

    再一個不小心,連那正陽山的田婉,都是一路貨色。

    隻是不知道,崔東山和周首席,有無得手。

    第三件事,耗時極多。

    好在今天文廟議事之人,除了那九個皇帝陛下,都是山巔修士,而且那些山下君主,哪怕是玄密王朝那個少年皇帝,體魄還算堅韌,比起尋常人還是要強上不少。

    開口議事之人越來越多,一位被譽為涿鹿宋子的大族家主,還有扶風茂陵一位世襲慎侯的豪閥家主,以及中土懸魚範氏等等,都紛紛參與議事。

    有些事項,異議較大,就暫時擱置。

    陸芝偶爾睜開眼睛兩次,隻是覺得有趣,因為有些擅長修行卻不善言辭的老修士,說話的時候,竟然嗓音略帶顫抖。

    至於一位中年皇帝的漲紅了臉,在言語時顫音更為明顯,雙手緊握,手心滿是汗水,陸芝反而沒有覺得如何有意思。

    陳平安就隻是一邊翻冊子,一邊豎耳聆聽,時不時抬頭看一眼議論之人,悄然分心,將所有人的言語內容,衣飾,口音,神態,眼神,某個習慣性細微動作,都一一記住。

    齊廷濟突然以心聲微笑道:“有空去龍象劍宗坐坐。”

    陳平安點頭答道:“沒問題。議事結束後,我可能要立即去趟北俱蘆洲,下次再來遊曆中土神洲,我會先去南婆娑洲。”

    齊廷濟說道:“那就說定了。”

    事實上,在陳平安看來,落魄山和龍象劍宗,締結盟約都可以,對雙方而言,都有好處。

    隻要齊廷濟放棄了對第五座天下飛升城的覬覦,不去攔阻“陳熙”擔任城主,那就萬事好說。

    當初如果齊廷濟違反與老大劍仙的誓約,去往第五座天下,就會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人,凝聚氣運在身,就會產生一係列意外,這位野心勃勃的老劍仙,會將一座飛升城變成踏腳石,成為一條躋身十四境的登天之路,而且以齊廷濟的梟雄心性,加上劍道底蘊,必定登頂順遂。所幸齊廷濟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最終並未如此行事。

    至於年輕隱官的那份私心,不管是本土劍修還是外鄉劍仙,都再清楚不過。

    畢竟陳平安是拿自己一條命換來的結果。寧姚也沒有讓他、讓飛升城失望,在第五座天下接連破境,玉璞,仙人,飛升,一路勢如破竹。

    一個本就是飛升境的劍修,違反文廟規矩,擅自闖入,在嶄新天下依仗境界行事,會惹來其餘所有勢力的天然敵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