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42.第二百三十七章:荒謬,往往更加合理(1/2)

作者:煌煌華夏字數:4812更新時間:2022-03-21 20:07:22

    荒謬,詞解意思是極端荒唐、非常不合情理。

    那麽荒謬是屬於結果論還是行為論?

    張耆殺了王欽若。

    趙恒好端端的突然駕崩。

    故事的發展到結果都堪稱是極其荒謬。

    而荒謬的果實更像是合理的根莖上生長出來的一顆異果。

    是否真的荒謬需要倒推整個劇情。

    事情的起因在於張耆殺王欽若。

    那麽張耆為何會殺王欽若,隻是因為後者勸阻張耆不能強攻白礬樓,因而被張耆質疑王欽若叛國嗎。

    前文有寫過,張耆、寇凖、趙恒君臣三人的交情已經有幾十年,這份交情很深。

    並且交代過趙恒是一個感情上十分細膩的人,用俗話講就是感情大於理智。

    趙恒可以為了一個劉娥不惜公然頂撞得罪趙二,因此被軟禁。

    寇凖幫著轉圜,從而將劉娥放在了張耆家中,並仍舊幫助趙恒在日後入主東宮。

    他尊重了趙恒的任性,而不是勸趙恒放棄劉娥這麽一個女人。

    不僅尊重,而且仍願意幫助趙恒謀取天下。

    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三人之間的關係有多麽的親密。

    劉娥是趙恒最愛的女人,為了這個女人他甚至敢得罪皇帝。

    那把這個女人放到另一個男人家裏安頓,得需要多少的信任?

    提出這個建議的寇凖,首先得了解趙恒,其次更要了解和相信張耆的為人。

    趙恒登基以後,寇凖、張耆都得到了相應的回報,各自位極人臣。

    重感情的人隻會和重感情的人能夠保持幾十年交情,因為冷漠的人不夠細膩,無法在一些小細節上處理得體,因而無法獲取重感情者的信任,就更不可能走進重感情者的內心世界。

    顯然,張耆和寇凖也是重感情的。

    寇凖和王欽若黨爭,互視彼為敵寇,那麽連帶著張耆和王欽若的關係就好不到哪裏。

    注意前文中一些細節處的交代。

    趙恒單獨接見過王欽若聊封禪的事,那個時候張耆沒有在現場陪同,而趙恒每每見寇凖的時候,張耆都在。

    為什麽見王欽若沒有張耆。

    因為趙恒決定甩鍋給寇凖,張耆在的話,趙恒知道張耆一定會反對。

    他心中對於是否甩鍋給寇凖是有猶豫的,所以需要王欽若給他勇氣,而張耆一旦開口反對,那麽勢必會讓趙恒難以決斷,繼而無法下定決心。

    他已經夭亡了幾個兒子,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那麽此生封禪一次泰山,臨死前自我安慰成為一個偉大的帝王就成了趙恒所剩不多的人生訴求。

    而趙恒單獨接見王欽若的事,作為大內總管的張耆會不知道嗎。

    顯然他是知道的。

    可是即使事後知道,張耆也沒有勸過趙恒,同時也沒有選擇報信給寇凖。

    顯然,在趙恒和寇凖兩人之間,張耆選擇了趙恒。

    是功利心的作祟,使得張耆臣服了權力?

    一個重感情者顯然不能用功利的角度來分析。

    張耆和趙恒的感情更深厚。

    他選擇趙恒,哪怕趙恒是錯的,哪怕明知道趙宋離不開寇凖這位宰相,他也支持趙恒。

    這就是感性戰勝了理智。

    可是良心上的煎熬和對寇凖的愧欠感會出現,這種愧疚外人無法理解,可在心裏,張耆絕對因此而恨上王欽若。

    所以,兩人之間早已有仇。

    白礬樓的事隻是一次衝突,事看起來不大,但這個導火索是落在了一堆火藥桶上啊!

    於是,當王欽若言語攻擊張耆圖謀不軌的時候,一直死忠於趙恒的張耆爆發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