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五十三章 財政之道(2/5)

作者:渤海郡公字數:11160更新時間:2023-01-06 02:17:10

    沒等楚行說話,一名山陽出身武舉人出身的官員,喚做陳啟新,起身便反駁了他。

    陳啟新雖然隻是個武舉,但是其人頗有才華,在大乾攻占鳳陽府時,被遴選為官。

    甫一加入大乾,便上書楚行,認為天下弊病,科目、資格、行取考選。

    文章洋洋灑灑,看的楚行頗為欣喜,認為這是天下少有的改革派,便調遣到了揚州,做了兵部給事中。

    而其人做事,卻是兢兢業業,便是胡爺也非常認可。

    此時,陳啟新便道:“地方雜派呢?雜派都還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先不管是誰收了,也不管工商那一部分,

    偽明時,沿海的省份每年要繳納將近三百萬兩銀子,這還不夠分?”

    這事楚行自己就知道,對民人來說,正稅都還是小頭,雜派才是大頭,雜派裏還攤著官員的索取。

    更要命的是,中央所要的正稅很難對得上實際情況,對地方來說都是定額稅。

    而地方自收的雜派,卻能一層層接近真實情況,害民最大的一層,其實還是鄉紳,因為他們最熟悉真實的“稅源”,這就是一路搭車下來的結果。

    將正稅和雜派當作一塊大餅通盤考慮的話,問題就不止是怎麽分,而是要先回答官員們所問的“怎麽收”這個問題。

    很多雜派是收到吏員鄉紳腰包裏去了,官府可沒收到。

    讓地方和中央分稅,隻是楚行治政構想的表象,根本目的是融解過往的儒法社會架構,逐步推動地方有限自治,而這就需要另一項措施來配合,那就是地方議會。

    但眼下還遠不是時候,楚行的安排是先打下基礎,將儒法社會原本的自治引導到近現代國家的地方自治上。

    “許每鄉鎮區民人自設民會,由當地有產之戶自己推選民會代表。攤丁入畝後,除開按田畝征收之正稅,其他雜派我們定下具體名目,分攤到每縣鄉鎮區,由民會代表們自己商定其中細節。”

    楚行淡淡地將攤丁入畝的實際操作也說了出來,之前說了官府下鄉,官吏一體,看似動作大,變革卻不如這一條大,這才是顛覆過往儒法社會的決定性一步。

    眾人初時不覺得太過驚詫,一來之前這過程是隱於表麵之下,原本地方官借鄉紳吏員之手征稅,過程的實質也是如此,二來這跟之前山東的行事手法一般無二。www.x33xs.

    可仔細想下去,越想越覺得深不可測,連陳啟新都皺眉道:“這不是許民人勾結,對抗官府麽?若是串聯起來,決意不繳,怎生是好?”

    楚行聳肩,不繳?

    個人不繳,有民會,有官府,這不是問題。

    如果民會決意不繳,就不設公署,不給民人定戶籍,不管他們的治安,不給他們裁判執法,實在不行,也可以解散民會,重新推選,法子多著呢。

    再說繳皇糧是華夏民人千百年來的傳統,有產之戶一般也不會徑直不繳,而是要爭論繳多少,繳的錢是什麽說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