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0章 一碗漿糊(1/2)

作者:雅玩居士字數:3974更新時間:2022-06-16 22:10:18

    一個小時後,拿著竹石圖興衝衝離開博古齋,直奔市場,大肆采購工具。得到高人經驗使他對裝裱所有流程一目了然,剩下的就是刻苦練習。

    “對,我一張朱漆大條案,要平整光滑,是,裱畫用。”

    “全套工具,多來幾把馬蹄刀,最鋒利的那種。”

    “裁板,有百年銀杏木板沒?貴?沒事,打包!“

    “還有楠木裁尺,最重要是棕刷,南北兩種都要,多來幾個。”

    “排筆,直接拿二十支並排的那種。大毛竹的竹起子,你這裏沒有?”

    “砑石還有好的沒?算了,剛才選的先打包,我再去別地看看。”

    魯善工一連跑遍四五家裝裱店,終於精挑細選買來所有工具和原料,其中有幾個夥計認識他,忍不住好奇打聽,這善工堂是準備改行?

    還是老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手裏沒有趁手工具算什麽?

    回到家,整理好所有工具,專門騰出一小塊地方用來裝裱。朱漆條案是大紅色,容易看清楚細節和毛病,配上熒光燈,從背麵照射,才能分毫必現。

    “開始幹活!”

    魯善工鬥誌滿滿,仿佛找到當年學習鋦瓷的熱情,對於裝裱來說是全新領域,充滿好奇和挑戰欲。

    先磨工具,像這種市場直接買來的棕刷不能用,都是齊頭齊腳,毛太硬,你想紙多薄,還是濕的。需要先煮完再打磨,找塊糙石頭磨圓滑,用剪子修的稍微有點弧形這樣刷紙的時候才不會把紙刷破。

    然後是磨刀,買的刀雖然鋒利,但不趁手,你得自己親手磨,根據手勁和發力角度重新磨刀。特別是磨刀角度,一般都是師父告訴徒弟怎麽磨,用什麽角度,一旦超過角度,反而會越磨越鈍。

    還有竹起子,用來起活,挑進去,一起這畫就下來。必須用竹子,最好是老毛竹,更有韌性,先泡完拿刀削,再拿玻璃刮,最後用砂紙打,摸上去光滑得像玉一樣。

    處理完工具整整兩天,看著最趁手的工具,有種滿足感,它們是戰場上最親密的戰友,值得信賴的好夥計。

    “然後是……調漿糊!”

    要說繼承劉二寡婦手藝中,第一秘方不是別的,就是如何調漿糊。千萬不能小看一碗漿糊,乃成敗之關鍵所在。

    說句大言不慚的話,裱件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漿糊好壞。既粘合牢固,又柔軟平整,且能防蟲防黴,這才是高手的獨門秘方。

    早在唐代匠人就意識到漿糊的重要性,張彥遠的《曆代名畫記》強調:凡煮糊必去筋。並提出在漿糊中摻蜂蠟,達到密潤,加入薰陸香末,既去蟲又牢固的做法。

    明代周嘉胄《裝潢誌》中專有一節講治糊:先以花椒熬湯,濾去椒,盛淨瓦盆內放冷。將白麵逐旋輕輕糝上,令其慢沉,不可攪動,過一夜明早攪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