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零三章 使用德國戰俘帶來的麻煩(1/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7030更新時間:2022-06-28 08:35:43

    甚至抗聯以蘇軍陸續轉交總數達到十餘萬的這些戰俘之中,部分從事過光學製造的人員,以及從事光學方麵的工程師,加上引進的美國機械設備,建立了自己的光學工廠。並生產出來幾乎與德國蔡司原廠性能相差無幾的光學設備。

    而戰俘之中的大批軍醫,也為中國人的抗日事業做出了不少的貢獻。戰俘之中的裝甲部隊和炮兵部隊中的軍官,以及飛行員,更為抗聯培養出了大批的符合現代化作戰指揮技能的基層軍官,以及大批技術精湛的戰鬥機飛行員和參謀軍官。

    那幾位楊震動用黃金交換回來的德軍被俘的坦克、炮兵將軍,以及幾名德國空軍聯隊長一級的高級指揮官,則讓抗聯的炮兵、裝甲兵、航空兵高級指揮員,係統的學習到了大兵團裝甲集群和空地一體化指揮理論。

    對於抗聯的高級將領的合成化成長,起到了相當的作用。使其目光不在局限於蘇軍相對粗糙的作戰指揮,以及抗聯自己琢磨出來的係統指揮。用楊震的話來說,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應該說德國人相對來說,還是知恩圖報的。這些德國人來蘇聯,並不是來做客或是旅遊觀光的。處於戰爭期間,物資極度匱乏,就連本國軍人和百姓也隻能勉強吃飽肚子的蘇聯人,自然不會給這些戰俘什麽優良的待遇。

    而蘇德戰場上的血腥,以及德國在蘇聯領土上的暴行,讓向來講究瑕疵必報,以牙還牙的蘇聯人也不會給這些德國人什麽好果子吃的。沒有在被俘的時候挨上一槍,被運到戰俘營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槍決、餓飯,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之中,缺乏足夠的禦寒衣物,以及足夠的取暖。甚至連冬裝都沒有,被俘時候穿什麽就穿什麽,對於這些德軍戰俘來說,幾乎是普遍的現象。

    再加上四三年蘇聯本身遭遇到的饑荒,在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時被俘的十餘萬德軍戰俘,除了挑選出來到中國萬餘人之外。其餘的活到戰後被遣返回東德的,隻剩下九千多人。至於剩下人的下落,隻能去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之中去尋找了。

    被送到抗聯之中的德軍戰俘,無論來的時候無論是零下幾十度的冬季還是夏季,身上隻有被俘的時候穿著的單薄軍裝。一個個全部都是骨瘦如柴,嚴重的營養不良。身上長滿了虱子,幾乎全部都患有各種疾病。

    腹瀉和嚴重的影響不良,幾乎成為戰俘之中普遍存在的疾病。而冬季轉交過來的戰俘,身上普遍都長滿了凍瘡,凍傷的程度,達到了百分之六十甚至更高,手腳、耳朵被凍掉、凍壞者,也不在少數。

    相比較去西伯利亞做苦力,以及戰俘營之中忍饑挨餓,甚至還要時刻擔心被蘇聯人槍斃的生活。這些德國人在抗聯北滿根據地過的吃飽、穿暖,還有相當於國內薪金水平百分之五十的薪金可拿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

    有了兩種生活的強烈對比,再加上德國人一向嚴謹的工作態度。抗聯交換來的這批德國人工作還是相當賣力的,幾乎可以說的上是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使得抗聯各個軍兵種的指揮與協同能力,在短時間之內有一個較大的飛躍,甚至可以說是質變。為四四年下半年的全麵大反攻,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