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 海軍(3/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6536更新時間:2022-06-28 08:41:03

    冷戰的大幕落下,各國都在抱大腿或是站隊。而退役的美英艦艇大批出售或是援助,搞的國際軍火市場並不如意。而且美英的艦艇性能,比日本海軍戰爭末期匆忙建造的這些艦艇,性能上要好的多,配件的來源更有保證。

    而且雖說戰後英法殖民地大批獨立,但是這些國家有錢的沒有幾個。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選擇了以貨易貨的辦法,楊震才賣出去五艘日本驅逐艦、十一艘日本海防艦以及一批自己製造的炮艇和魚雷艇。

    反倒是戰爭時期繳獲的大量日製輕武器,以及日製火炮倒是賣出去數量很大。這些中國人已經用不到的戰利品,為內戰期間的中國換來了大批的物資。尤其是工業建設急需,而根據地內又沒有的原料,以及東南亞的橡膠,最關鍵的是資金。

    朝鮮軍殘餘部隊繳械後留下的大量武器,在朝鮮軍向抗聯繳械的第一時間,就被楊震采取了各種手段賣了出去。甚至楊震采取了先收東南亞某些勢力的定金,才將日軍繳械這樣有些不靠譜的辦法。

    盡管中央不讚同楊震去當這個軍火販子,可麵對工業建設急需資金以及美國的封鎖,中央最終還是同意了楊震的做法。

    一時之間東南亞和中東、非洲,大量出現的日製輕重武器,讓原來那些試圖恢複殖民統治的歐洲宗主國,在手忙腳亂之餘,也不斷的向負責銷毀日本武器的美國人抗議。美國人麵對這種情況,也隻能是幹瞪眼沒有辦法。

    而那些麵對西方國家鎮壓,奇缺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的前殖民地反抗軍,對於武器需求量很大。楊震采取以貨易貨的辦法,出售戰利品不僅獲得了大批的急需物資和資金,也交了很多的朋友。

    隻是此刻剛剛從戰後困難之中,略微恢複了一些的日本人。看著自己製造的艦艇,在中國人的駕駛之下行駛在各大海域。自己新成立的海上保安廳,卻隻能靠著美國人施舍的幾艘老船,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不過此刻日本人的心思究竟怎麽想的,卻不是楊震能夠考慮的了。他要的可不僅僅是日本海軍的殘存艦艇,還有日本人工廠內的設備。將長門號戰列艦與葛城號航空母艦交給蘇聯人,堵住了蘇聯人的嘴巴後,楊震還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日本。

    而就在楊震對整個日本本土實施強拆的同時,國內的形勢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重慶談判達成了協議,依舊是一張廢紙。但盡管內戰依舊沒有避免,但爆發的時間卻因為實力的對比,整整推遲了大半年,直到四六年底才全麵爆發。

    在這場持續了不到三年的內戰期間,楊震基本上留守在東北。一是當時東北正處在建設的關鍵時刻,楊震這個掌舵人調離不適合。二也是中央從培養更多,適合現代化戰爭指揮人才的角度出發,還是讓楊震留守東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