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97章 江西見聞錄(3,4)(2/3)

作者:任國成字數:8246更新時間:2022-07-08 17:08:02

    聽到手下軍官來報一個舉人來到了湖口,沈正心特意接見了張煌言,一番盤查之後確認了張煌言的身份,認為對湖口無害,便吩咐下去任其自便。

    而張煌言才得以在湖口境內自有活動,經過了數日的了解之後,越看越是心驚。因為湖口已經和其他大明情況完全不同!

    皇權不下鄉是大明的特點,除了在縣城設立官府以外,對廣大的鄉村朝廷完全處於放任狀態。而鄉村的主要力量便是士紳,所以鄉村便是士紳們的天下,很多時候官府也不得不仰士紳們的鼻息,朝廷政令的施行也必須征得士紳們同意,否則根本無法施行,而官員們本就和士紳是一夥兒,入仕為官,致仕便是鄉紳,既然是一家人自然不會相互為難。所以在大明絕大部分地方,官府和鄉紳們沆瀣一氣,受壓迫的隻有小民百姓,而且還無處伸冤。

    而湖口卻和大明大多數地方完全不同,在這裏官府直接設到了鄉村兩級,這使得官府能夠直接管到每一戶的百姓,下麵的任何狀態官府都能及時得知。

    掌控力強,官府的效率就高,官府的政令能得到及時傳達,蒙蔽官府的可能性大大減小。

    當然這種情況需要的官員比原來多得多,可多出的官員都是胥吏以及退役的軍官士兵,很多事情不需要讀太多的書也能做好,村長鄉正隨便一個退役的士兵都能做的很好,根本不需要進士出身。

    張煌言可以想象,這種情況若是能持續兩三年的時間,齊王對江西的統治將會深入到每一個偏遠的山村,像流民暴動造反這樣的情況根本不可能再發生!

    而若是全國都是這樣的製度,那麽朝廷的威嚴將深入到每一個角落,任何地方發生的事情官府朝廷都會及時知道,然後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哪裏還會有闖賊西賊這麽大規模的造反?

    當然這種製度對以往的科舉是徹底的顛覆,因為需要的官員數量實在太多,每三年一次的科舉選拔的進士遠遠不夠,這可能也是齊王以胥吏退役士兵軍官為官的主要原因。

    而若是什麽樣的人都能做官,讀書人的地位將大大降低。所以江西製度推行全國恐怕很難,因為會受到全體讀書人的徹底抵製!所以,江西巡撫閻應元的奏疏哪怕得到了坤興公主的披紅同意,卻也被六科給事中進行封駁。

    所以,自己所認識的沈正心等齊王委任的官員根本得不到朝廷的承認。可是等到科舉之後,等到朝廷委任的進士官到了江西,那至少要到年後,齊王委任的這些官員已經任職將近一年時間,統治早就深入人心,再不是幾個進士官所能更改,到時恐怕又是一場博弈。

    而和江西現在的製度相比,大明原來的製度實在是太粗陋。而能想出這種辦法製度的齊王陳越,讓張煌言內心更加的佩服了!

    當然,熟讀史書的張煌言也知道,江西施行的這種製度分明的借鑒的秦漢舊製,在秦漢,鄉有有秩薔夫,遊繳,裏有裏長,亭有亭長,朝廷對百姓的管轄深入到了每一個鄉村,這才有秦漢的強盛!

    而大明皇權不下鄉,把廣大的鄉村完全丟給了鄉紳們,在百姓們的心中,鄉紳要大於官府,這導致朝廷統治基礎薄弱,再加上鄉紳們依仗功名肆意兼並土地還不需要繳納任何賦稅,朝廷對這種情況根本無力阻止,因為官府本就是鄉紳們的一員,長久下來,大部分的土地聚集在鄉紳的手裏,朝廷的收入連年下降,朝廷窮百姓窮,獨獨富了鄉紳們,這種奇葩的景象前所未有!

    身為士紳的一員,張煌言對這種情況知道的最清楚,因為他父子都是舉人的身份,在鄞縣也算是有名氣,他家的田地雖然不多卻也有上千畝,都是附近的村民投獻而來,不收都不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