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九十章氦3原子探針(1/3)

作者:瘋子C字數:6698更新時間:2022-09-26 23:24:10

    氦3,是一種氦氣同位素氣體,氣體具有無色,無味,無臭穩定的氣體!

    當然最讓氦3出名的是,其是可控核聚變關鍵燃料。

    21世紀掀起了登月計劃狂潮,就是因為氦3是可控核聚變關鍵燃料,相當於未來時代的石油,誰搶占更多的氦3資源,誰在未來能源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因為氦3是太陽輻射帶來的,因為地球磁場比較強的原因,使得隻有極少能夠穿透地球磁場來到地球,幾十億年來地球上累積的氦3儲量也就是幾百公斤,能夠開采利用的估計連一百公斤都不到。

    而月球不一樣,月球擁有著豐富的氦3資源,其在月球分布得很均勻,總量超過了一百萬噸氦3資源!

    也正是因為如此,目前世界各國的可控核聚變實驗,是通過氘與氚反應形成氦3,然後再進行核聚變反應。

    對於華夏而言,這也是必須經曆這一步,在沒有可控核聚變提供強大能源下,想要在月球上從土壤中提煉氦3,那無疑是癡人說夢話,幾乎是不可能的。

    嫦娥5號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無非從月球帶回10公斤的月壤,而這一次性帶回10公斤月壤已經算是量很大的。而月壤中的氦3含量,大概1噸月壤隻能提煉4—5克氦3,10公斤的月壤能夠提煉的氦3簡直是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秦元清設計的“金烏裝置”,也得先是氚與氘反應形成氦3,然後再以氦3舉行核聚變反應。

    而這其中涉及到的等離子流體現象,就是一個難題,如何在這樣的一個複雜能量反應中,保證材料的穩定,也是一個重中之重。

    核聚變產生的高溫,那是高達5000萬攝氏度甚至是一億攝氏度,這麽高的溫度,沒有任何一種材料可以承受這麽高的溫度。所以,從一開始科學家們研究可控核聚變,從未想過去研發一種可以承受5000萬攝氏度甚至是一億攝氏度高溫的材料。

    從一開始,可控核聚變的思路就是通過磁場約束聚變高溫區域,使得裝置材料並不與聚變高溫區域接觸,這一點上,不管是托卡馬克還是仿星器,亦或者秦元清設計的‘金烏裝置’,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托卡馬克是利用很多束在空間方位上均勻分布於各個角度的激光產生的光壓來使核聚變材料束縛在中間。仿星器是利用環形的電磁場使得聚變材料被限製在一個環形內,從而達到束縛的目的。

    而之所以到目前兩種裝置的可控核聚變實驗都還停留在秒的時代,就是因為不管是托卡馬克還是仿星器,都無法保證核聚變過程中對聚變的核燃料的有效束縛。可能核聚變最初一段時間裏還能維持,但到了中後期,肯定會變得混亂!

    而秦元清設計的‘金烏裝置’,實際上形狀如八卦,中間的兩個魚眼不斷進行反應,而高溫則是被限製在八卦形狀內,使得在這個強大磁場內部,高溫不會直接與裝置材料相接觸,從而保證反應的發生和持續。

    不過這個裝置,需要He3原子探針技術,以確保能夠隨時探測反應裝置裏麵的反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