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五十三章 攀科技?(3/5)

作者:貓疲字數:13168更新時間:2020-05-12 03:38:33

    據這麽一斤陳發料,頂三斤青料,或者一斤半的幹料,如果是騾子和牛,可以堅持的更久,雖然不耐保存,而且隻適合春夏季進行,但這可是個養殖業的革命啊,特別是對騾馬驢牛這些草食性動物。

    “南平會館送來的最新改進騾車子和水煤車的圖樣。。”

    他又掏出一本圖冊,鞠身遞到我的案上。

    到海南會館、南平會館什麽的,其實不算是官方正式認可的同鄉組織,隻是在二十四道會館之外,各大都護府、都督府,也有相應的自發同鄉會所,因為影響力力狗打,也被一並稱為會館而已。這些地方性的鄉黨會所,也各有特色,象南平會館,最出名的,就是無處不在充役服事的各色南蠻百夷少女,和常見的竹樓木塔之類的建築;而海南會館,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大海貨舶市裏,那些膚色各異的馴化土人組成的仆役和奴隸。

    龍武軍內部鼓勵發明和創新,獎勵也比較豐厚,後來又推及到將做、軍器、少府等相關部門,雖然靠砸錢,未必能堆出發明創造來,但是誕生發明創造的寬鬆環境,確實需要大量投入的。相關的匠人、技工待遇相對優厚,獎勵也足夠大方,經常有各種名目的評比活動,如果是應用價值高的創新,甚至在二三十年內,從產品銷售的附加值中,享受抽成。

    因此這些年也發明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東西,雖然受限於自身的眼界和環境,大部分並沒有多少實用價值,但是在大量的技術嚐試和積累下,偶爾也會冒出來一些無意識的傑作。

    曆史上的中國古代其實也不乏跨時代的科技成果,但是由於時代的局限性,缺乏相應的理論體係體係的支持,和社會價值的基礎,往往存世的時間很短也很脆弱,經不起社會變革和動蕩,就隨著人死藝滅,泯然於曆史之中,隻留下一些隻言片語的神奇傳,直到現代考古,才被發掘逐一驗證。

    得益於百年積累的盛世,唐代手工也極其發達,分工不可謂不周密繁複,工部是主管官營手工業的最重要部門,同時直接管理的機構有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等。少府監主管精致手工藝品;將作監主管土木工程的興建;軍器監負責兵器的建造。監下設署、署下設作坊。此外還有鑄錢監和冶監等。此外宮內省,東宮之類,也有專門營造內部的所需的手工業部門,甚至在一些公卿王侯家中,也有專門為生活服務的私家作坊,隻是產品一般不對外銷售,隻供皇室和衙門消費。工人也門類繁多,有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戶、雜戶等。

    而民間的私營工坊,也已經出現以揚州、洪州、越州等為代表的,數十個地域性的手工業集散地和具有全國特色產業鏈。從重要到地方,各種官私不可謂不規模宏大而種類齊全。但是實際的使用效率和創造性,卻讓人不敢恭維,民間私營的還好,雖然麵向性比較狹隘,而且重複性高,但起碼還是麵向市場的考慮的。

    但是官辦的作坊工場,基本就是出自政策指令的隨意性,屬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臨時需要性生產,往往很可能就是老子皇帝之類上位者的一時心血來潮,或是拍腦袋決策。比如為宮裏的嬪妃賞賜幾件過冬的衣服,而動用一個數千人宮內作坊來生產,為的隻是一個忠勤的考評或是以示鄭重其事。還有一些看起來相當愚蠢,政治上卻不容易出錯的人為指令,也隻是為了不在官場上被對手抓到把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