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諸葛亮拿什麽恒久地感動著曆史?(3/5)

作者:漢風雄烈字數:14340更新時間:2020-05-13 06:47:06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陳壽奉詔編成《諸葛亮集》,接著又撰成《三國誌》,及時為褒美諸葛亮提供了豐富的談資。陳壽本來“折服於諸葛深矣”,在《三國誌》中,明裏暗裏,極力渲染諸葛亮的功德,把諸葛亮寫成三國時期的下第一。但就這,人們還嫌不過癮,遂造出流言,陳壽乃“挾恨”貶低諸葛亮。一則,陳壽之父曾為馬謖參軍,諸葛亮誅馬謖,也髡其父頭。二則,陳壽任諸葛亮書佐時,曾“被撻百下”。陳壽因此在《三國誌》中攻擊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前者,晉人王隱《晉書》記之,筆下含恨;後者,口碑流傳,義形於色。

    漢末魏晉以後,隨著正統之爭、華夷之爭愈演愈烈和政治鬥爭日益慘烈,政治人物加劇**,諸葛亮的曆史地位也愈來愈高,到《三國演義》問世,諸葛亮更被聖化、神化到極致,過猶不及,以至有點妖化了。

    緣何被崇仰

    諸葛亮究竟憑借什麽,獲得曆史這等不同尋常的讚譽?

    是像世俗盛傳家言,諸葛亮能掐會算,戰無不勝,創建了赫赫戰功嗎?

    乍聽似乎很是。但細檢史實,結論卻是相反。不可否認,諸葛亮的確是個軍事才。他長於治軍,軍之出也,“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止如山,進退如風”。他巧於發明,創八陣圖,製木牛、流馬、連弩,有效地增強了蜀軍戰鬥力。陳壽稱他治軍是“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他死後,對手司馬懿“按其營壘處所,曰:下奇才也!”但在軍事上,他也僅有此兩長,其“應變將略”確如陳壽所評:“非其所長”。正是由於這一重大缺憾,他一生,除南中之役因形勢占了絕對優勢而取勝,軍事上實無值得炫耀的戰績。他從建安十二年初從劉備,到建興十二年病死五丈原,二十八年間,劉氏勢力經曆了赤壁之戰和爭奪荊州、攻取益州、強占漢中、夷陵之戰、南中之役、北伐之役七次重大的軍事鬥爭,劉備在時的五次,他並無直接戰功;他獨掌軍政的兩次,北伐實以慘敗告終。

    或者,是他那卓越的政治才幹和出色的治蜀政績?

    的確,諸葛亮的政治才幹,在中國幾千年眾多的政治家中位於出類拔萃之列,他執政時期的蜀漢政治,是三國時最傑出的政治。陳壽稱:“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製,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負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誡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筆者遍檢史籍,在一部二十五史人物傳的讚語中,還沒有讀到比這評價更高的。然而,諸葛亮既屬“管蕭之亞匹”,為什麽管仲和蕭何得不到這樣的讚美?跡近管蕭,善安邦而治國,並取得輝煌治績的賢相多矣,為什麽即便是名聲特大的古賢伊尹、周公,唐賢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和魏征,也得不到這樣的讚美?是別的史家吝於用詞,還是陳壽過於溢美?顯然都不是。

    忠、正、平、仁、公

    細讀諸葛亮事跡,就不難發現:一個崇高的人品,完美的人格,粲然巍然,聳立麵前,讓你不由得不肅然而生敬意。諸葛亮遠勝其他曆史名人征服人心的強大魅力,正在這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