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4章 羅貫中與施耐庵(2/2)

作者:無為之治字數:3304更新時間:2024-03-29 13:01:24

    不管從史料還是《水滸傳》本書來看,《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在寫作風格和特性上還是有相同的地方。

    羅貫中化名施耐庵出版《水滸傳》

    《水滸傳》在明朝初年的時候,被視為禁書。羅貫中不會實名出版,於是化借施耐庵之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曾發現有羅貫中單獨署名的作品《水滸傳》。有學者認為,“施耐庵”倒著寫就是“俺乃是”,用山東口音說施耐庵,發音也是“實乃俺”,而根據當時許多作家撰書署名的習慣,“施耐庵-羅貫中”的潛台詞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羅貫中”。在結合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寫作特點後,專家們認為這兩本巨著是羅貫中運用了不同的作品采集方式撰寫而成的。

    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誌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在的《水滸傳》基本一致。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係統連貫的整體。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隻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容細節上頗有異同。這或許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係。

    具體羅貫中和施耐庵,是誰整理出版了《水滸傳》,有待各位方家的研究。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水滸傳》的成書,肯定有羅貫中的因素,這是無可置疑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