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77章 昌化見聞(3/3)

作者:零點浪漫字數:8450更新時間:2019-06-30 03:04:21

    當時這些為官方服務的匠人收入大約是“每名歲支行糧十石八鬥,冬夏衣布二疋,棉花二斤八兩”,這種收入在海漢與勞工等級掛鉤的待遇中隻能算是比較基礎的水平,而海漢對於擁有專業技能的匠人一向十分大方,隻要亮出三級勞工的待遇,就足以讓大部分的匠人心動了,而且又有早期投到海漢的同行勸作保,這種挖牆腳的行動進行得非常順利。而主管這一領域的官員早就被海漢的糖衣炮彈喂飽,對此類行為也是睜隻眼閉隻眼,隻要別把事情鬧太大,海漢挖走多少人對官員來也沒什麽負麵影響。

    目前在昌化地區為海漢工作的數千冶煉從業人員當中,至少有四五百名匠人是從大明挖過來的。這些人大多已經在擔任著各個生產環節的負責人和工頭,並且也為海漢培養出了更多的從業人員。近期甚至已經開始接納來自安南的學員,為在年內於安南國內由雙方合作開建的煉鐵廠培訓工人。

    對於昌化這裏的冶煉產業規模,範迪門隻能抱著羨慕嫉妒恨的心情來觀察。巴達維亞當地並沒有這種大型冶煉廠,全城也僅有三十多名職業鐵匠,打造農具和武器盔甲之類的東西還湊合,但想要像海漢這樣進行大規模的冶煉作業就的確有點困難了。當然了,爪哇島附近沒有大型鐵礦的存在,才是最為致命的短板。在巴達維亞還要為生鐵來源愁的時候,海漢的產能卻已經多到能用來鋪設長距離的軌道交通線了,這實在是讓範迪門有點心塞。

    範迪門在來到昌化之前,就聽這裏有海南島上最長的一條鐵路線,而這種鐵路線在運輸方麵的獨特優勢,範迪門在三亞期間也已經短暫體驗過了。對於海漢的這個明,他也隻能由衷地表示欽佩,但這玩意兒也與諸多的海漢特色一樣,沒辦法照搬到別的地方去,一是因為蒸汽機車隻有海漢能造,二是這鋪設鐵路所需的鐵軌實在太多,比修建普通道路的造價要貴了好幾倍,換作別家根本投不起這個錢。

    在參觀完昌化的冶煉生產場所之後,喬誌亞果然就邀請範迪門去乘坐這趟由昌化港駛往內6石碌礦場的列車。而範迪門自然也是欣然答應,除了坐車之外,他也的確想去看看海漢人開采的礦場究竟是什麽境況。

    當下午一行人在港口火車站登上了特別加掛的貴賓車廂,這種車廂主要的特點就是使用了比較精細的內部裝飾,沙軟座和玻璃車窗。考慮到每次使用之後車廂內外都會沾染大量煤灰,所以平時都封存在港口車站旁的車庫中,就連喬誌亞自己都很少調出來使用。也隻有類似今這樣的場合,這節豪華車皮才能有機會見到日。

    隨著汽笛鳴響,火車緩緩駛離車站。貴賓車廂掛在整個列車的最尾端,以盡量遠離火車頭鍋爐飄散出來的煤灰和水蒸氣。這趟車全程需要一個多時的時間,期間除了與相向而行的列車錯車之外中途都不會停下來。

    範迪門在三亞的時候也乘坐過一次火車,不過三亞到勝利堡之間的行程太短,坐這麽一趟根本不過癮,這次在昌化再次有了乘車的機會,也是讓範迪門格外興奮。他不時地透過車窗觀察外麵不斷倒湍景象,以此來判斷火車行進的度。

    “範迪門先生,你認為我們這個火車怎麽樣?”喬誌亞看他一幅好奇寶寶的模樣,便忍不住向他問。

    “非常厲害!”範迪門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隻是這種鐵路的造價應該很高,施工也會比較複雜,要推廣開來怕是有難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