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六十章 第聶伯河上的槍炮聲(3/5)

作者:雨天下雨字數:14974更新時間:2023-12-12 23:20:19

    這些運輸艦裏多艘都是自帶吊裝設備的大型運輸艦,就是為了給陸軍第十八師提供一部分後勤補給。

    如今陸軍第十八師在殺到了黑海北岸後,想要從中亞方向獲得各種物資補給已經非常困難了。

    如今的陸軍第十八師的後勤補給線,需要從中亞兩河省通過鐵路,一路運輸到西海城,然後通過船隻航行於裏海,再進入伏爾加河抵達察裏津後,再通過陸路運轉到頓河,然後再進行分發……光是從察裏津到陸軍第十八師最前沿,也就是第聶伯河下遊河口,都有上千公裏的直線距離啊!

    如此遙遠的補給距離,哪怕是對於工業強國大楚帝國而言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因此為了滿足陸軍第十八師的作戰補給需求,除了采用各種辦法從中亞進行運輸補給外,還將會從歐洲地區裏調運補給,通過地中海,愛琴海,黑海海峽,黑海這一條航運路線進行補給。

    雖然說歐洲地區的各種補給,尤其是彈藥補給也都是千裏迢迢從本土運輸過來的,但是海運的成本可比鐵路運輸成本低多了。

    大楚帝國目前給歐洲地區駐防兵力運輸軍需補給的時候,因為在歐洲當地加的斯的港口已經建設完畢,可以停靠大型船隻,因此一般都是采用大幾千噸甚至上萬噸的大型遠洋運輸船隻,一艘船隻少說都能裝載幾千噸貨物。

    隨便組織一個船隊過去,都能運輸好幾萬噸的貨物。

    而鐵路運輸呢,目前大楚帝國的鐵路係統以及火車技術,一趟貨運列車撐死了運輸幾百噸……更重要的是中亞鐵路網還是單線鐵路,整體而言,中亞鐵路的運輸能力還是比較有限的。

    最重要的是,鐵路目前隻到西海城……到了西海城後還要進行各種轉運,而大楚帝國在裏海暫時也沒有什麽運輸船隻,連幾百噸的蒸汽運輸船都沒多少。

    即便是這樣,這些補給物資經過船隻運輸到察裏津後,也沒辦法繼續大批量河運前進了,因為這已經是河運終點了。

    接下來隻能通過陸地運輸抵達頓河流域……而在頓河,大楚帝國初來乍到,更沒什麽運輸船隻可用了,隻能征用一些當代土著的小型風帆運輸船隻,再有就是花費了巨大的代價,愣是從察裏津通過陸地運輸,拆裝後組裝的方式,弄過來了幾艘排水量不過十來噸的內河蒸汽炮艦。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察裏津那邊是有不少後勤物資,但是運不到上千公裏外的前線……

    如此一來,歐洲地區提供的後勤補給對第十八師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歐洲地區的補給物資,尤其是彈藥,醫療物資可以一路通過船隻運輸到目前楚軍所控製的最西端的的第聶伯河的入河口。

    雖然當地缺乏現代化的港口設置,但是楚軍在海外部署的海軍運輸艦,大部分都自帶吊裝設備,同時海軍工程兵的一大任務,就是在海外地區架設應急港口,因此勉強也可以在當地裝卸各類軍需物資,甚至火炮這些重型貨物。

    隨後這些物資能夠就地補給駐防楚軍,同時還能夠沿著第聶伯河北上,為後續楚軍的北上提供後勤物資供給。

    第聶伯河也是一條航運條件非常優良的河流,楚軍在製定東歐糧食開發計劃之前,就已經確定了未來東歐西部的主要軍事乃至初步開發,都會沿著這條河流而進行。

    這也是地中海艦隊派遣了足足六艘近海巡邏艦以及十多艘淺水炮艦過來的緣故,因為楚軍後續繼續沿著頓河以及第聶伯河北上的話,就需要足夠的內河炮艦來提供火力支援以及維護河道後勤補給線。

    從這也能夠看的出來,大楚帝國的東歐糧食開發計劃,整體進軍乃至後續的移民步伐,都會嚴重依賴於三大河流,即伏爾加河,頓河,第聶伯河。

    這也是大楚帝國軍事行動以及海外擴張的一貫傳統,那就是沿著海岸線以及河流行動……如此能夠方便有限的提供艦炮火力支援,海上運輸以及內河運輸便利。

    如果脫離了海岸線和河流進行行動,哪怕強如大楚帝國也會遇上諸多麻煩。

    後裝線膛槍炮再厲害,也得有炮彈和子彈不是……糧食這些東西都可以就食於敵,但是彈藥補給可沒辦法就地補給,隻能從本土運輸過來,有海運和河運倒是問題不大,但是一旦沒有方便的船運,那麽隻能依靠馬車這種陸地運輸……那麽難度一下子就會上升無數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