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二十五章 但願青帝常為主(4/5)

作者:烽火戲諸侯字數:22574更新時間:2022-08-07 01:12:07

    ————

    玉宣國京城,永嘉縣。

    一條巷弄內,有道士驀然停步,望向一處小院內,輕輕咦了一聲。

    院內有個借著月色光亮、正在編織簸箕的精瘦少年,耳尖,先是嚇了一跳,等到轉頭望向陋巷那邊,越過低矮的牆頭,瞧見了那個熟悉的麵孔,黝黑少年滿臉意外,不敢置信,喃喃出聲道:“吳道長?”

    道士撚須而笑,“又見麵了,純屬巧合。”

    少年趕忙放下手中編織一半的簸箕,起身來到矮牆邊,驚喜詢問,“吳道長這是?”

    三更半夜,大晚上的,吳道長總不能是來此賞月吧?

    道士環顧四周,沉聲道:“近期京師有妖物作祟,道行不淺,橫行無忌,擅長隱匿逃遁之術,今夜貧道就是一路追蹤對方履跡至此,不曾想還是給它逃脫了,對方敢在一國首善之地,天子腳下,如此招搖過市,目無法紀,貧道自然不能忍它了。一般懂點術法皮毛的修道之人,無力對付,嗬,可既然碰到貧道,算它這趟下山出門,沒翻黃曆了。”

    少年茫然。

    道士見此,便換了一番通俗易懂的市井白話,“有個成精的妖怪,下山害人,貧道要捉妖,替天行道。”

    少年瞬間眼神熠熠,果然果然,被自己猜中了,這位一看就很仙風道骨的吳道長,絕不是隻會算命掙錢,真是那種可以降妖除魔的神仙!

    黃泥院牆不高,雙方就隔牆對話。

    院內少年矮小消瘦,巷內道士身材修長,高了一頭。

    少年憂心忡忡,壓低嗓音問道:“吳道長,那妖物逃遠了,會不會害人?”

    “貧道既然已經現身,與它過過手,它已經知曉厲害了,今夜定然不敢在京城內露頭了,隻會找個地方乖乖躲藏起來。”

    道士灑然笑道:“況且隻是暫時被它逃離視野了,貧道自有幾手獨門仙法,保證在天亮之前拿下它,十拿九穩。這就叫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

    少年偷偷背過手,蹭了蹭麻布衣衫,壯起膽子,赧顏道:“吳道長裏邊坐?”

    道士嗯了一聲,“也好,就與你蹭口水喝。水不用燒煮了,有水缸的話,往裏邊勺一瓢井水即可。”

    少年打開院門栓,領著道士進了院子,先讓那位吳道長坐在板凳上,他則立即去灶房水缸勺水,道士確實不講究,沒有坐凳子,隻是徑直一屁股坐在台階那邊,輕輕出聲提醒少年,說直接拿葫蘆瓢便是了,無需拿碗,等到少年一路小跑過來,道士接過那隻老舊的葫蘆瓢,仰頭就喝,抹了抹嘴,歸還葫蘆瓢後,道士長呼出一口氣,笑道:“謝了。一瓢水即可。”

    等到少年將葫蘆瓢放回灶房再返回,道士笑道:“對了,一直沒問你姓甚名甚。”

    少年也沒有坐那板凳,學吳道長坐在台階上,側著身子,恭敬答道:“吳道長,我叫白雲。”

    道士點點頭,“姓白名雲?確實是一個很好記的名字。”

    陸沉的天地篇中,曾有“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一語,大概這才是真正的無巧不成書?

    少年猶豫了一下,低聲道:“不敢騙道長,其實白雲隻是現在的名字,我原本姓寧,叫寧吉。”

    道士明顯有些訝異,哦了一聲,微笑道:“姓寧?很好的姓啊。”

    沉默片刻,道士讚歎道:“若逢天文錯亂,風霧不時,唯有修德責躬可得寧吉。寧吉,好名字。除了字麵意思的寓意美好,想來當年為你取這個名字的人,對你是寄予厚望的。”

    少年愣了愣,然後繃著臉,低下頭,隻是少年很快就抬起頭,朝那位學問深厚的吳道長笑了笑。

    這個名叫寧吉的少年,他的眼神深處,既有一種好似自怨自艾的傷感,也藏著一種不為人知的感謝。

    陳平安拍了拍少年的肩膀,笑道:“不過我覺得,取這個名字,可能都沒那種文縐縐的期待,就隻是字麵意思,僅此而已,就是希望你無病無災,安安穩穩。”

    也曾年少過之人,再見某些少年,如見自己。

    原本還能勉強繃著臉色的寧吉,聽到這句話後,霎時間便滿臉淚水,低下頭去,使勁點頭。

    少年憂愁與眷念,滿地月光,流淌如水。

    ————

    夜霧如紗,朦朦朧朧間,出現了一頭山君的輪廓,一雙拳頭大小的眼球,熒熒熠熠,攝人心魄。

    這頭山君行走無聲,體型巨大,齒高於人,大如牛。

    一般來說,山中多蛇,隻是這處寺廟裏邊的巡山行者,卻從無見到過大蟲與長蟲。

    虧得寺廟裏的巡山行者,沒有看到這一幕,寺內山僧都是不曾修行仙術的肉眼凡胎,否則恐怕要被嚇個魂不守舍。

    袁化境拎著一隻棉布袋子,與這頭山君說道:“你先回吧,我會與陳山主說那件事,隻是事成與否,終究得看你自身的造化。”

    有大寺之名山,多有類似魚龍聽梵音的典故。

    山君頭顱點地,掉頭離去。

    袁化境將山上那座小寺作為消閑避暑之地,與這頭始終無法煉形的山君認識多年。

    數百年來,山中僧人,終其一生都不曾見其一麵。

    隻留下一個曆史久遠的山誌掌故,曾有山靈專門為大德高僧護法,僧人心不定時,它便會咆哮出聲示警。

    袁化境望向山門口那邊,一步跨出,身形如雲霧消散,聚攏時已經身在廟內,一處雅靜客房內,室內猶有燈火。

    那個以兩鬢雙白年邁儒士容貌示人的年輕隱官,手持一卷道書,打開門,笑道:“袁劍仙怎麽下山了?”

    其實雙方先前在白天,在那聚仙崖畔涼亭內,沒少聊。

    袁化境伸出手,將那隻袋子遞給陳平安,“是此地土產,三斤黃精,聊表心意,不成敬意。”

    “好東西,一直想要去山上挖來著,隻是一拖再拖,就耽擱到現在。”

    陳平安毫不客氣,從袁化境手中接過袋子,提了提,掂量一番,“連袋子帶黃精,二斤九兩。”

    黃精可以補氣,安五髒,久服輕身延年。所以此物在藥書上,別稱“戊己芝”,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而在山上練氣士當中又有“仙人餘糧”的說法,一向是譜牒仙師的常見藥膳之一。不過各地黃精,藥性懸殊。陳平安其實對此並不陌生,當年在家鄉山上便有,不算罕見之物,所以更習慣將其稱為米脯,視為一種救窮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