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2/3)

作者:風雪雲中路字數:7184更新時間:2022-06-28 08:38:34

    即便從關內動員來的理工科畢業生,也隻能暫時勉強滿足最低需求。在除去其中搞基礎研究的理科人員,剩下的工科人才數量低到無法忍受的地步。人才的困境,不僅限製了工業建設的速度,甚至還影響到了部隊的現代化建設。

    所以楊震在選派留學生的時候,在逼迫無奈的情況之下,也隻能向這些方向傾斜。將最急需的工科方麵,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冶金、化工、地質、機械、造船、動力等工科專業,有一樣就學一樣。

    書到用時方恨少,人到用時也一樣方恨少。在自己已經既定目標之下,楊震實在無法忍受國內大學慢吞吞的培養模式,以及慘到極點的數量。要是等待國內的培養模式,就算那些大學畢業生全部到東北工作,恐怕也滿足不了需要量的十分之一。

    當初在選派留學生的時候,文科和自然科學專業,他堅持一個沒有選擇。而在與中央打通聯係之後,他直接致電中央,希望眼下在蘇聯留學的全部都改學理工科。不要去學什麽戲劇、哲學、自然科學等建設現代化國防事業,根本就用不上的東西,哪怕就是學農也好。

    他並不認為研究這些東西,是現在的當務之急。而且關內的那些大學,類似的科係和學生已經足夠多了。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解決工業建設最缺乏的人才方麵問題。剩下那些等到以後,依托國內大學培養已經足夠了。

    不過眼下雖說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頭,但楊震依舊認為現在派出去的留學生,數量遠遠滿足不了需要。除了想辦法與蘇聯溝通之外,他也在不斷的想辦法自己培養。他這個手伸的過長的東北局第二書記,除了軍事問題之外,所有的教育工作當仁不讓的接手過來。

    搞的中央調來的東北人民政府主席,東北局第三書記,幾乎成了他的辦事員。教育和對外談判,這兩項工作基本上是由他親自主抓,別人根本就插不上手。盡管總指揮和那位主席對於他的越權和獨斷專行,並沒有多說什麽,也在一直支持他。

    但是在教育上持續巨大投資,也多少讓那位主管東北工業建設以及財經的黨內經濟專家,感覺到壓力巨大。即便眼下有美國人的部分貸款也好、援助也罷,但在戰時首先要保障的浩大軍費開資,已經讓東北根據地的經濟多少有些不堪重荷。

    在幾經苦戰之後,抗聯眼下控製的地區,麵積雖然占據了東北大部分,但是整個東北精華的南滿,還是控製在關東軍手中。地廣人稀、經濟基礎薄弱,以農業區為主,政府的財政來源稀少,是眼下抗聯根據地主要的情況。

    在加上中國曆史上,即便當年洋務運動也趕不上,幾乎可以用開天辟地來形容的大規模工業建設,所要投入的巨額資金。還有戰場上那些被打爛的城市重建,鐵路線與公路線的維修,機場的建設。東北人民政府的財政,幾乎年年都是一片通紅的赤字。

    如果不是眼下美國每年給的那筆貸款,恐怕早就揭不開鍋了。在眼下又增加這麽大一筆教育經費支出,更是壓的財政喘不過氣來。眼下每年的教育經費支出,幾乎沒有比軍費少太多。這還是全軍供給製,如果實行薪金製,恐怕東北的財政早就破產了。

    盡管那位主席曾經多次找過楊震,希望能削減一些留學生數量,哪怕是眼下暫時減少一部分,讓東北經濟喘口氣。等到目前的工廠都投入正常運轉,投入數量略微減少一部分之後,他想增加多少都沒有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